【經濟寒冬】香港經濟持續疲弱,失業率再攀高位。政府公佈今年3月至5月就業數字,失業率升至5.9%,失業人數增至23.04萬人,達金融海嘯時期水平。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失業率升至10.6%,為2003年沙士打擊後的高位。有分析稱縱然疫情逐步緩和,但經濟難V形反彈,預料失業率在第三季將升至超過6%。
記者:黃詠茵
統計處公佈今年3至5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5.9%,差過市場預期的5.5%,較2至4月的5.2%升0.7個百分點。翻查資料,2005年初失業率逾6%,至2至4月失業率亦有5.9%,2009年首十個月在金融海嘯影響下,失業率均見「五字頭」,6至8月更見5.9%。今年2月起失業率連續都在5%以上水平,可見失業問題已達沙士及金融海嘯後期水平。今年3至5月期間,總就業人數減少約3.79萬人至361.9萬人,總勞動人口減少約9,900人至384.9萬人。
跨境人流受限 經濟難V彈
期內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失業率升至10.6%,為2003年8至10月受沙士沉重打擊後高位,就業不足率升至6.3%,為有紀錄以來最高。建造業、運輸業、資訊及通訊業、教育業、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的勞工市場也轉弱。零售及住宿行業失業人數達58.5萬人,較2至4月增16.7%,屬行業之冠,但升幅已見放緩。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指,由於廣泛經濟活動仍低迷,就業不足率顯著上升0.4個百分點至3.5%,為接近17年來的高位。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指,雖然限聚令逐步放寬,本港經濟有望在第二季度尾走出谷底,但勞動市場反應滯後,加上全球主要發達市場仍在衰退,跨境人流活動仍受限制,經濟活動難以V形急速反彈,預計失業率在第三季將升至超過6%,本港經濟下半年最多只能溫和復蘇。
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職位招聘比去年同期大減六至七成,疫情中首當其衝的旅遊、酒店及航空業成重災區,幾乎完全停止招聘,其次為飲食及零售業,隨着疫情緩和,越來越多人外出用餐和購物,但消費意欲仍然偏低,未能完全回復正常。
羅致光昨提到,政府的保就業計劃有效紓緩失業率惡化,因申請的公司在6至8月領取支薪補貼期間,受薪人數不得少於今年3月。惟香港酒店工會主席徐考澧認為,不少酒店要求員工放無薪假,政府補貼只能「保飯碗」,不能保住人均收入,「佢(僱主)可以照裁員,但請過低人工嘅人,無薪假、減薪亦可以繼續做」,故料業內員工收入將持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