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周末,我所居住的屋苑,睇樓者多不勝數,我很久未遇過這情景:因為太多人睇樓而逼爆電梯。
我所居住的屋苑,二手盤短缺,經常都是幾組客睇同一間屋,二手供求失衡。雖說未來有大量新盤落成,但主要都集中在新界偏遠區分,如果一意尋求港九市區盤的買家,市區優質盤一直都求而不得。很多人都不理解,為甚麼社會又抗爭又有肺炎,政府又經常出來說經濟危機嚴重過金融海嘯,但港樓卻似乎一直在平行時空,立於不敗之地。
買樓從來關鍵都在位置,因此我並不認同所有港樓都立於不敗之地,在地點偏遠而周邊空曠的新發展地區,樓價就站不住腳。譬如近期出現大量租盤的白石角,租金一減再減,若果租值反映樓價,這些地區物業的防守性很低。另外,在將軍澳新填海的地區,我始終甚少涉獵,除非堆填區一夜消失,否則近堆填區的樓盤,我也不太看好。
活在平行時空的樓盤,大多數都是在傳統名校網內,或者周邊便利的市區單位。這些實物投資始終有數量限制,買家深深明白一買一賣在此刻的稅務安排並不划算,若找不到新心水,手上那些質素較好的單位不想輕易出售。
市區樓價金剛不倒
既然市區盤如此渴市,銀碼相對大,屬於少數投資者能躋身的市場,換言之,這些物業金剛不倒,活在平行時空,也並非甚麼稀奇怪事。即是甚麼失業率攀升,對於能夠染指這類型單位的投資者,影響實在不大。
另一個說法是全世界大量熱錢救市,銀行業界始終處於極低息環境,樓價升值泡沫化;這一點只在我眼中並不能完美解釋為甚麼香港樓市處於平行時空,我反而覺得是買樓、投資資訊越來越流通,才是樓價如此堅挺的主因,皆因一般人的投資選擇並不多。
香港現今的政治情況當然糟糕,但不能跟1989年和2003年直接比較,因為當時資訊流通的限制比今天大得多。以前移民往往要靠中間人畀料,現在海外移民最新消息俯拾即是,譬如世界各地的樓市或投資品資訊,很多香港人已成海外物業的半個專家,早在世界走了一個圈,兜兜轉轉發現香港的物業始終最有價有市。香港政治多災多難,樓價卻如此堅挺,現實就是如此荒誕。
藍友斑
http://fb.com/bernardlamhongkong/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