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改造餐廳成文創小店 - Cass

【有個台灣家】改造餐廳成文創小店 - Cass

【有個台灣家】
很多女生都曾夢想着要開一間文創小店,其實我也很喜歡文青風的小物呢!

剛巧我們其中一間餐廳空間較大,室內空間差不多有二千呎,有一天我們忽發奇想,在台灣要獨立開一間文創小店可能有點不切實際,風險也高,但如果可以改造餐廳的一個小角落,賣文創精品好像也不錯,讓客人在餐廳等候餐點的時候也不會無聊,可以邊等邊看看我們的小精品。

於是我們坐言起行,King Kong爸爸又一次變身成木工水電師傅,經過大約兩星期的空間改造,每一晚飯後,他都留在餐廳內努力DIY,我就負責搜羅各地基督教精品、文創小物,和一直很喜歡的木質玩具。

擺可愛玩具 添回家親切感

這個搜購自己喜歡的小東西過程超級開心,一大堆本來自己就很想買的可愛小物,現在終於有一個藉口可以把它們一口氣搜購回來,尤其是在買那些木質小玩具,我就像小孩一樣,很認真地把每一件玩具也開箱試玩!然後當我開始把這些心愛小物,一件接一件,像患上強迫症般,把它們整齊排列在木桌上,就已經讓自己非常有滿足感。就在我擺放玩具的時候,已經吸引了很多來用餐的小孩跑過來看,有些小孩也老實不客氣地躺在我們的小梳化上,我們就是希望把餐廳變得更溫暖,讓大人小孩都有那種回家吃飯的親切感覺。

在這個小小的空間中,我們特意買了一些可以在等候用餐時玩的小玩具,例如一些木頭小車、木顏色筆、小畫簿等,希望讓這些小人兒在餐廳用餐時可以稍稍放下那些3C產品,重拾童趣。
我們還一起為這小小空間很認真地起了一個名字,叫「常在・滿滿」,英文店名叫「Emmanuel」,取其意神與我們常在,恩典滿滿。

這個屬於我的小角落,最近終於佈置完成,賣的每一件小東西其實都是自己喜歡的,終於完工後,其實有點捨不得把我心愛的小東西賣出去!

在台灣生活,就是總會有很多以前以為不可能的夢想,原來是有機會實現的,有時候夢想不一定可以賺錢,但那份滿足感和把自己的想法實現出來,已足夠讓我們的生命添上一份意義。

複合餐廳 賣食物兼精品

朋友笑說我們可以成為空間設計師!哈!現在是甚麼工作也可以加上一個「師」字嗎?好的,不做測量師,原來我還可以做空間設計師,又是一個新技能解鎖!這個新工作我喜歡!孕育一個空間的過程是最有滿足感的。

當然,如果在台灣開一間獨立的實體小店賣小東西可能難以為生,這類台灣人口中說的「複合式餐廳」, 意思是餐廳中包含着賣小東西、賣甜點等不同元素,讓一間餐廳的空間豐富起來,在台灣這類的複合式餐廳越來越多,如果想以投資移民方式移民台灣的香港朋友,還未想到要做甚麼生意的時候,或許也可以考慮做複合式的實體店。

一邊是理髮店,另一邊賣港式甜點?一邊是賣麵包蛋糕,另一邊是花店?有時候一些九唔搭八的天馬行空想法,以前不敢實現,現在來台灣認真計劃一下又何妨?

香港人就是有着這份靈活變通的精神,當我們因着移民,可以讓我們有一次推倒重來的第二人生,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鼓起勇氣,豁出去。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八十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二○一七年五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

把餐廳改造成複合式店,試試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