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警暴和反種族歧視示威,在英國引發清算歷史名人爭議。但英國曾為殖民帝國,歷史包袱又豈止幾尊雕像。「英國國民信託」內部核數顯示,該組織保育的300個宅邸和花園,至少95個涉販賣奴隸的黑金或在海外搜掠寶物。
難抹殺邱吉爾抗納粹貢獻
國民信託策展總監庫珀(Tarnya Cooper)表示,信託內很多物業與蓄奴歷史有強烈連繫,但「你不能為了取悅部份參觀者,而去否認一處地方的歷史。我認為除非我們更公開和誠實地展示我們的歷史,我們的觀眾會減少。」
對於戰時首相邱吉爾在倫敦的雕像遭示威者塗鴉問題,曾任《每日電訊報》總編輯的歷史學家黑斯廷斯(Max Hastings)指,邱吉爾毫無疑問是種族主義者,任首相時對黑人和亞洲人的行為損害其聲譽,但跟他團結自由世界擊敗納粹德國對英國和人類的貢獻相比,難有理據公開塗污其雕像,或將他踢出國家英雄先賢祠。
巴基斯坦裔專欄作家賽義德(Matthew Syed)則指,奴隸主雕像存廢問題的辯論,早應展開,但應以民主制度解決,而非「私了」破壞,英國需要就其歷史與種族問題展開對話,以免兩方面的極端主義者,把這問題變成為其政治目的服務的武器。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