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市遇上抽水潮,往往被視為見頂現象;一來市場資金因批股活動被抽乾,動力大減,二來暗示股東也覺得股價見頂。
碧桂園集資235億 恒指回落
無巧不成話,近年幾次大市見頂,均見巨型企業集資,倘今浪再有名牌公司配股,投資者便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2018年1月,恒指在騰訊(700)及滙控(005)推升下節節上升,就在月中的一個星期,港股配股集資額達195億元,創2015年6月來單周新高;當時得令的碧桂園(2007)以先舊後新方式配股,同時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額達235億元,恒指雖在1月底創33484點新高,但未幾即見頂回落,反覆跌至同年10月低位24540點才見底。
2015年4月,恒指月內由24000點水平升至逾28000點,當時作為中港股市proxy的惠理集團(806)熱炒,大股東兼主席謝清海在股價高峯時,透過配售減持9,800萬股,套現16億元。恒指其後在A股爆煲下急瀉,2016年2月跌至18000點水平才見底。
2007年8月港股炒直通車概念,同年10月恒指突破30000點,地產股新地(016)衝上歷史高位168元之際,突批股集資逾百億元,恰巧恒指亦在同期見頂;其後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剎停直通車,加上金融海嘯,恒指翌年10月跌至10676點始喘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