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除了為大眾帶來娛樂,同時亦能影響流行文化。參與IPSC實用射擊18年之久的劉璟林(Warout)坦言,IPSC實用射擊能在香港一度掀起熱潮全賴兩套港產電影,分別是千禧年「哥哥」張國榮主演的《鎗王》和10年後的續作《鎗王之王》。Warout以氣槍作工具沉醉於射擊世界,不單練習成本低,收藏氣槍亦相對簡單,只要依足法規,就算帶槍出外比賽也不怕違反香港槍械管理條例。
記者:蘇兆麟
攝影:麥卓溢
全名稱為國際實用射擊聯盟的IPSC,分實彈與氣槍兩類,雖然香港也有實彈IPSC場地和槍會,但申請槍牌門檻太高難以普及,而氣槍IPSC就應運而生。近10年氣槍設計越發穩定可靠,令價格大幅下降更能普及,香港射手會會長Warout更指:「一次練習可用上幾百顆子彈或一支氣,算起來比玩實彈槍便宜好多。」再者,由於氣槍靶場設置於室內,因此位置可以貼近市區,更為方便。
價格普及化 安全守則嚴
氣槍與實彈威力不可比,但靶場安全守則就同樣嚴謹,如槍支要指向安全方向和手指保持在板機外等規定完全依照實彈規條。首次接觸氣槍,IPSC亦必須完成以槍械安全為主的訓練課程和測試。令人意外的是靶場上不乏「陀槍父子」,Warout指不單因為靶場安全至上的準則令家長放心,射擊更能訓練小朋友獨立解難能力:「教完怎開槍之後,小朋友已經可以自己射靶,因只剩下小朋友與靶,令其沒辦法問爸爸媽媽,一定要嘗試解決問題。」
高手帶來壓力助提升水準
「整個過程在短時間內發生,很考EQ怎樣冷靜處理,所以吸引我玩這麼多年。」IPSC要求短時間拔槍、走位、射擊、換彈的緊張感最令Warout着迷。《鎗王》其中一幕張國榮比賽時,因有高手站在背後而壓力倍增影響水準,而曾於2016及17年連續2年獲得標準組傑出射手的Warout,卻享受高手在後的感覺:「比賽時對手就站在你身後看着你,要將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那種壓力令比賽更加刺激。」老手比拼自得其樂,但身旁幾位年輕會員回想自己初戰的經歷卻大呼緊張,有四年「槍齡」的Anson:「當初太緊張拿起槍,甚麼都忘記了,看到甚麼就射甚麼。」
香港氣槍IPSC總會自2004年成立,直到08年納入實彈IPSC體系,兩會之間開始合作,如協助定立比賽規例和舉辦大型比賽等。雖然氣槍IPSC逐漸有系統及規模,但本港以業餘愛好者為主,就算Warout個人亦因創辦槍會才能「全職」參與。然而,香港在18年舉辦首屆IPSC氣槍射擊世界錦標賽,吸引18國共481人參加,香港挾主場之利派出超過270位射手,共奪得16金9銀11銅。上屆標準組金牌得主Warout雖有意參加21年4月索契舉行的第2屆世界錦標賽,但受疫情影響,香港代表隊選拔賽復賽無期:「就算現在重開,半年內都未必夠時間選拔,我年紀大了志在參與,也不知賽事能否舉行。」對前景欷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