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共再度加強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教育部近日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要在所有高校和學科專業全面推動思想政治建設,內容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推進習近平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並把有關建設提升至決定中共接班人的高度。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習上台後在校園不斷強推習思想已陷入越來越空虛的境地,中共長年以為通過愚民教育可加強理念凝聚,但效果只是適得其反。
「國家行為是最佳教材」
內地小學(圖)和初中設有道德與法治課,高中和大學則設有思想政治課。教育部上周公佈的《綱要》提出,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的建設,意即要把思想政治內容「有機融入」到不同學科專業,貫穿於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並形容「這一戰略舉措,影響甚至決定接班人問題」。
教育部強調,課程思政建設「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綱要》提到不同專業的思政建設要求,例如文史哲類「要在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理解習近平思想,經濟管理和法律類「要在課程教學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教育類要「培育愛國守法、規範從教的職業操守」,藝術類則「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等。
「對國民進行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國家的行為,正面的例如提升綜合國力,發展經濟科技等;但現在中國政治、意識形態和管治手法大倒退,經歷過八十年代短暫開放的國人,看到國家現在走這麼大的回頭路,官方再怎樣加強思想教育,結果也只是零。」劉銳紹認為,大多數青年只是因為要面對考試和未來就業前景才會讀思政課,「當他們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社會現實將教導他們原來過去吸收的思政教育完全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