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期間全球體壇幾乎完全停擺,各體育項目賽會紛紛暫轉到俗稱「打機」的電子競技平台。其中賽車可算是電競與真實間最接近的運動,香港賽車手兼車隊總監歐陽若曦(Darryl)指,疫情令賽車電競發展向前推進了五年。
記者/攝影:禤家民
今年三月,疫情開始在全球擴散,但車迷仍期望F1於澳洲揭幕。然而,賽前麥拿侖有職員確診,車隊退出,繼而澳洲站亦取消,一周後的巴林站、之後的越南及中國等,陸續延期或取消,至今仍未開季。有電競公司早在原定澳洲站賽日舉行模擬器版賽事,F1被搶先機,但一周後賽會亦立即補救,開始電競賽。現時電動方程式、美國印地賽車及澳洲Supercar等都暫時將目標放在電競賽,保時捷卡雷拉亞洲盃亦轉攻模擬器,更找來曾兩奪該賽冠軍「波子王」的歐陽若曦參賽。
F1停擺掀電競熱潮
初戰較大型的模擬器比賽,Darryl成績並不突出,2站後總排名第13,他說:「模擬器真的很不同,平日駕駛多憑感覺,每轉一個彎都可以感受G force,亦要感受車會不會失控。在模擬器上,雖然現在的科技已做到很真實,但主力仍只靠眼睛感受,所以與真車仍有不同。」他表示仍需時適應模擬器:「好像第一次駕駛新車一樣,你不能一上車就能控制到最好,你要摸索,找到車的極限。我在模擬器很易失控,因不時都超過了車的極限。」另外,煞車可能是真車與模擬器的最大分別,Darryl續說:「我平日入彎會繼續踏着煞掣,在彎中慢慢鬆開。但在模擬器上,當你踏着煞掣入彎,軟件設定了這樣做會令車失控,令我駕駛方法變得保守,當車手有這種想法就不會贏得比賽。」
軟件設定限制車手發揮
縱使模擬器與真實賽車仍有不同,但賽車手一向會使用模擬器訓練,其「電競版本」與其他運動相比,相似度似乎是最高,Darryl說:「足球及籃球只能用遙控器,但電競賽車真的會用上方向盤、油門、煞掣等。模擬器很多人使用,我也用了10年,但多年來沒很多人認真做這件事,賽車門檻高,模擬器較易參與,但當真實賽車一直進行,就沒多少人會理會模擬器。若不是體壇停擺,今日我們應該在談論其他比賽,或者年底的澳門大賽車吧,而不是模擬器。」
一場武肺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窮則變,賽事未能進行,大家就改以模擬器比賽,Darryl說:「全球也一樣做法,諾里斯、勒卡歷這些F1車手也會玩模擬器比賽,納斯卡賽車、德國房車大師賽等車手都玩模擬器,整個模擬器賽事發展突然快了五年,也有很多贊助、很多觀眾。」他特別欣賞澳洲Supercar的電競版本,「他們放很多心機做,就像真實的電視直播,好像新車比賽。」
模擬器投資額巨大
事實上,Supercar電競版比賽畫面完勝其他賽事,圖片交易平台Getty Images亦有比賽相片發售,效果幾可亂真。電動方程式其中一位具代表性的車手阿比徹,早前沒認真對待模擬器比賽,找來職業電競選手做替工,他也因此失掉真實賽事的參賽資格,被奧迪解僱,可見各界對模擬器賽事的重視。
Darryl同時為車隊Craft-Bamboo Racing總監,雖然模擬器賽事漸受注目,但他暫未有發展模擬器的打算,因模擬器所需的資源不少:「如要認真的參加模擬器賽事也要找贊助,因器材不便宜,特別是整個模擬器都不便宜。」疫情下營運車隊就更大壓力,踏入2020年,Craft-Bamboo也不算順利,參與杜拜24小時耐力賽竟因為天雨導致賽車場水浸而腰斬,然後再遇上武肺,「壓力一定大,我們靠贊助,我作為車手亦以比賽維生,不知何時才能再次比賽。賽車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但健康更重要。」
賽車是全球運動,要復賽難度不低。其實F1早前已公佈復賽日期及防疫安排。模擬器,甚至是其他電競賽事的發展,在武肺過後又會有多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