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索償追究警暴 拒絕「新真相」

民事索償追究警暴 拒絕「新真相」

反送中一年,警暴從未遏止,執法者恃權凌虐人民,「犯法就係犯法」,不適用於警察。今年5月,無調查能力的監警會發表被譏為「撐警」的報告,特首林鄭繼續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擊中眼睛的子彈、酷刑虐打及性侵等種種濫暴行為,在「新真相」下全部變成不存在。多名飽受警暴的市民,包括楊子俊老師、7.21遇襲廚師、8.31受害人梁耀霆等,堅持通過民事索償討回公道。6.12基金臨時信託人、大律師吳靄儀認為「民事索償,由市民主動提控追究警暴,係唯一可行方法。」

記者:程詩敏 潘柏林
攝影:陳海威 許頌明 王子俊 何量鈞 張志華

「熊仔餅」重看那一幕,或是新聞標題,還是會不安,他現時不敢到西灣河站,亦有看心理醫生跟進。

胸膛留下一條10吋長的手術傷口,如外套拉鏈般粗,右邊肋骨底的是槍傷。

中槍「熊仔餅」:不敢重回出事路口

香港人忘不了,這一年暴政對平民所作的傷害。11月11日,西灣河,手無寸鐵的少年受槍傷,被網民稱為「熊仔餅」的21歲學生,現面對企圖搶劫、阻差辦公及企圖從合法羈押逃脫共三罪。事隔逾半年,他現時不敢到西灣河站,更不用提那個馬路口。他的胸膛留下一條10吋長的手術傷口,右邊肋骨底的是槍傷疤痕。

「我喊咗兩日,喺醫院睇番好多次條片,想知究竟發生咩事。」他坦言,最擔心的是控罪和前途,但參與抗暴運動賠上了健康,「我都想健健康康,齊齊整整,同咁多位香港人見證(光復)呢個時候,雖然有啲手足已經離我哋而去。」父母也叮囑他要「聽醫生話」才能看到光復的一天。

他自小會跟父親去7.1遊行,傘後開始少參與政治運動,「梁游被DQ,我覺得好灰心冇嘢可以做到,直至反送中,覺得唔可以再用一個幼稚心態去面對香港發生緊嘅事。」

受傷後他最想做的是駕着電單車兜風,可惜車牌試因為受傷和疫情一再延期。談到理想,他說最想做新娘化妝或特技化妝,「但做化妝企嘅時間長,驚身體頂唔到。」他說:「經過咗呢件事,覺得好多嘢都唔係你可以控制。」

市民對律政司零信心

醫管局指,截至6月8日,急症室記錄因參與公眾活動受傷而求診的人數為2,894人。而自去年9月成立的義診中醫團隊「忠醫Channel」指,求診人數約20,000宗,最常見是催淚彈後遺症,如咳及腹瀉等,之後是各種原因瘀傷、骨折。雖沒有數字顯示,當中多少求診者是直接因警暴所致;但民權觀察早前指,近三成人稱被警察拘捕後遭嚴重襲擊或傷害。

大律師吳靄儀指,「七警案」中,曾健超原打算以私人檢控方式追究,「佢唔需要咁樣做就係因為律政司起訴七警,但現時普通市民對於律政司可以公平公正咁檢控,信心係零。」民事索償司法費用可達上百萬,吳指「錢唔係最重要,最重要係受害人係咪安心去告,佢咁樣做係咪受到法律保護。好多人會覺得自己唔出聲,警方唔會搞佢哋,佢哋出聲就會受到騷擾。」吳指警暴受害人控告警察使用非法暴力時,要證明自己當時在該地點,結果反而被警方起訴暴動,吳承認「有人提出訴訟後都放棄,呢個制度對佢哋好唔公平。」截至4月30日,6.12基金為七宗民事索償,預留1,069萬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