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
都市傳說:每個巨星嘅終極舞台,除了紅磡體育館,就是港鐵尖沙嘴站、金馬倫道出口的「節拍」。店外的無敵大電視、震爆耳膜的歌聲,還有一張張螢光黃底紅字的「租約期滿」、「執笠清貨」宣傳板,貼了近八年,上月,佢真係執咗喇!但佢話,搬咗咋。
七、八年來日日都話執笠清貨,唔厭咩?一身白tee、白色運動褲配螢光綠跑鞋的老闆羅真權(Stanley)說:「我哋真係執笠清貨㗎!」
他1987年開節拍,影碟舖全名節拍鐳射影視快線,英文名CHEAPY VIDEO EXPRESS。第一間舖在大埔,金馬倫道分店則於1998年開業。2012年,長期租約結束,業主擁有那條街幾個相鄰舖位,想找大集團承租,遂與租戶每兩星期簽短期租約,簽吓簽吓就簽到2020年。「最近市道不景,生意大跌,業主不減租。我本來想執咗佢,咁啱在海防道找到便宜舖位。一年死約兩年生約,咪又做多陣。」所以未來三年不必告急。
你以為它是今日唔知聽日事的唱片舖,但它開在香港樂壇大盛的八、九十年代,曾經叱吒油尖旺。當年大家聽的看的是LD、錄影帶,買好貴吓,想搵歐美日錄影帶是過百元的事,他們就做租碟起家,「最好賺當然是LD、錄影帶的年代。當時我們賣套票出租影碟,預售好多套票,套現好容易!」Stanley補充:「最勁是打風時,啲人排長龍,一人租十隻八隻碟回家慢慢煲。」這個記得呢,遲了落樓,剩番啲三四線舊片爛片嗰種失落感。
高峯期38間舖 營業額過億
節拍前後開過44間舖,2004至2005年左右是高峯期,同一時間有38間分店,最誇張是,在尖沙嘴、旺角及銅鑼灣三個年輕人聚集的旺區,同時開有廿間分店,當中有六間是24小時營業的。「當年買影碟的人好瘋狂,新碟出爐當然預訂,連沒訂的都湧來取貨,把舖頭都塞爆了。當時較舊的原版CD賣15元一隻,VCD賣100元三隻。旺角西洋菜街分店,一部3.3噸的貨車停在門口,不停落貨。」那些年,他朝早十點開工,巡舖或在舖頭站到凌晨兩點,店裏都是忙的。「一個月有二、三百萬營業額啊,每天醒來,就要諗點樣可以賺到最少30萬!每日啊!」全盛之時,單是公司同事有300人,每月支出一千萬元。「那時的營業額,現金流是九位數字(億元)計的。」
九十年代逼爆租碟的畫面,今日可能得三、四十歲的中年人記得了。但你一定記得,它門口那個嘈爆、常播着鄭秀文演唱會的大電視。還有精選電影或演唱會片段,三兩句歌詞無限loop,一播,可以是幾日,可以是幾個月,實俾人鬧爆啦?「梗有啦!食環署又來,環保署又來,告票收過,庭又上過,錢又罰過。」Stanley說來有些尷尬,「但有時真係冇辦法,你唔播,基本上沒人留意。播了,總算有人進來,生意確是好些,也谷起該碟的銷量。」他又說,很多電影,都靠他們的大電視谷上去的,如周星馳每部電影,他們幫電影公司賣上過百萬生意,「最經典是當年播《帝女花》,若不是節拍,發行商都不會成功啊!他們80萬買(版權)回來,我交數給他們都不止呢。」
還有「女子十二樂坊」,一天無限loop都挺辛苦!「發行商都說只得你們賣到!全都因為這個大電視。」而為何常播鄭秀文?竟因為多年來鄭秀文仍是生意保障,播她,那天就有生意,店員Jack說:「真係,佢隻碟好賣,播佢就點都有啲人來買嘢。早排周杰倫、陳奕迅出世界巡迴演唱會,一星期就不行,沒人來了,又要換返鄭秀文。」最好賣,即是每日都有兩三隻,Stanley苦笑:「兩三隻!高峯時期一日兩、三百隻都不夠賣呢。」
千萬債長命還 退休做三項鐵人
時代變遷,香港曾經有二千多家唱片舖,現在連HMV、HK Records都退場,網絡年代大家有目共睹。現在節拍剩下四間分店,不久後剩下三間。「現在一個舖一個月裏可能只做幾千元生意,金馬倫道最後都只做一萬幾千,近年每月都輸幾萬,四間加起來蝕六位數字是走不掉的。」Stanley在節拍高峯時期買下的物業、商廈單位,幾年前逐少賣掉套現還債,曾欠某唱片公司上千萬債項,對方千叮萬囑算了不要還了,他還是堅持一點點套現還債。「長命債長命還,現在多個朋友,也是好事。」
現在老闆已好久沒回節拍看店,約七、八年前,就是金馬倫道節拍轉短期租約之時,當時節拍只剩七間。交給兒子Addy接手幫忙,他就退休。退休回到發迹地大尾篤,看管單車舖生意。「龍記單車舖係我廿歲時開的,當時行完九個月船,畀完家用仲有二千,買咗10部BMX單車,出租單車。第一日就賺了300元。」現在說來都覺得不可思議,Stanley笑得有點輕佻。幾十年後,單車舖已經變成兩個大舖位,堆起三、四千架單車。這段日子他沉迷玩三項鐵人賽,朝朝跑步游水踩單車,所以舖頭都出租專業比賽及爬山單車,據講連政府單車節都找他幫忙,提供單車。好像也不錯啊!「龍記救不了節拍的,因為現金流好細,佢只夠維持自己的生存,我們回到大尾篤,遇到好多朋友,教小朋友踩單車,都開心的。」
記者:陳慧敏
攝影:洪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