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抗疫基金「慷慨資助」牌照費 學界波衫舖實收$61

話題:抗疫基金「慷慨資助」牌照費 
學界波衫舖實收$61

武漢肺炎年初蔓延全球,各地體壇也因疫情而停擺,本港學界賽事也提早完季,往日靠學界訂單撐起生意的球衣訂製店也在疫情下陷入寒冬。球衣店東主Tony慨嘆這行業被忽視,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對自己幫助不大,近半年來只收到政府退還港幣61元的牌照登記費。
記者/攝影:許嘉明

對於中學生而言,每年一度的學界賽實屬盛事,因此大部份校隊亦會訂製新隊服。但只有最頂尖的隊伍才有機會獲品牌贊助,其餘的只能自資購買衫褲鞋襪等裝備,因此近年有不少人看準商機,投身球衣訂製行業。經營球衣訂製店Zoti Sports的東主Tony表示,這行業本來接近年中無休,「不同時間會有不同客源,例如6至9月會造中學校隊甲組球衣,到12月左右就會預備丙組開鑼,新年後就到小學,3、4月就做學校交流團,或者區隊隊服。基本上每個月我們都大概知道要忙甚麼。」

學界訂單佔Tony公司約七成生意額,今年港九區D1女排決賽的兩支隊伍也是其客戶。資料圖片

除了球衣外,Tony的公司也可訂製帽及襪等裝備。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Tony在第一輪防疫抗疫基金中,只得到政府退還港幣61元的牌照登記費用。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學界賽取消生意少七成

Tony透露經營球衣店約15年,過去以歐洲等外國市場為重心,不過近4、5年因貨幣匯率問題,才決心發展香港市場。他直言過往學界訂單大約佔生意額七成,不過自比賽因疫情取消,公司農曆新年起便收入急降:「有些客人連色辦都要看,但都跟我說『不好意思,比賽停了,我們的球衣可否不要?』我都明白,惟有希望他們下次造隊服會再找我們。」

疫情襲港前,Tony坦言在淡季能接到5,000到6,000件球衣訂單,旺季更可售出約9,000至10,000件球衣。不過受到疫情影響,其公司在最近5個月合共只得約1,000件球衣的訂單。疫情導致百業蕭條,Tony位於葵涌工廈的辦公室在四月約滿後,他與合伙人決定放棄續約:「香港租金真的好貴,我們公司差不多1個月要16,000元租金,連水電就差不多20,000元,壓力都頗大。因為續約要簽1年生約、1年死約,續約後又不知往後會怎樣,可能成本都會縮減少許,或者等疫情完了再租其他地方。」

縱使港府曾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但球衣訂製這個行業較冷門,而且界線模糊,也不知道應歸入零售業或製衣業。Tony表示,這行業就像被遺忘的一群,港府的紓困措施也不太惠及這行業:「基本上政府政策未能幫忙,我們想找人代為發聲都不知找誰,我不知道這算甚麼行業。說製衣業,一張單有幾十萬件T-shirt,我們一張單可能只得2、30件,可能沒人會理我們。」他續指公司似乎未能符合零售業基金的申請條件,但仍抱着「博一博」的心態申請。至於第2輪基金逾80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向企業提供一半工資補貼,最高補貼額為每名僱員每月9,000元,Tony也照樣申請,但至今唯一到手的資助,只是政府退還61元的牌照登記費用:「我們唯一得到政府資助的是退回出口證的61元。坦白說,當然不開心,香港體育真的缺乏支持。」

Tony慨嘆球衣訂製店屬小眾行業,在疫情下求助無門。

同行少交流搵兼職幫補

體育教練尚可組織工會,團結一致爭取權益,但是訂製球衣的店舖同行如敵國,Tony坦言甚少跟行家交流。此外,由於入行門檻極低,部份人會以網店方式營運,在疫情下未必受太大影響。

即使香港的中、小學在五月底分階段復課,書展也能在七月舉行,但學界已經提早完季,各體育總會未公佈復賽日期下,Tony仍未看見曙光,「復課後都不能打球,只能做點個人運動,這對我們的幫助不會很大。」他盼望疫情在今年內受控,各大體育總會復辦比賽,繼而生意好轉。

生意未見起色,Tony也積極應徵兼職,希望可保住員工飯碗:「公司有1個設計師及1名會計師,我跟合伙人都正找兼職,這段時間公司賺到點利潤,就養活一班同事。」他透露曾在一周內發出過百封求職信,雖然全部石沉大海,但他也未曾放棄:「不得不習慣,『馬死落地行』。始終做了這麼久,要想辦法延長公司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