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反修例風波持續一年,有法官判刑時遭質疑受政治立場影響出現偏頗,其中以稱讚斬人者「情操高尚」的區域法院法官郭偉健尤具代表性。司法機構去年處理368宗針對法官及司法人員的投訴,較前年的121宗大增兩倍,但沒有投訴證明屬實或部份屬實。
政府昨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指在去年司法機構按有關機制完成處理368宗針對法官及司法人員的投訴,當中353宗與司法或法定決定有關,10宗與法官行為有關,以及5宗覆核個案。整體數字較2018年大增兩倍,惟與法官行為的投訴中則由27宗減至10宗。
關於針對法官行為的投訴中,4宗涉進行法律程序方面,即法官及司法人員被指在法庭進行實際法律程序時處理不當,例如有偏頗之處、過份介入、發表不當意見、準備不足、與訴訟各方單方面溝通等。2宗涉法庭內的態度及行為方面,即法官及司法人員被指在庭上態度或行為差劣或欠佳,例如不準時、態度粗魯等。另有4宗涵蓋上述兩方面。但沒有任何證明屬實或部份屬實的投訴。
涂謹申:或因社會政治化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兼律師涂謹申認為,投訴增加或反映政治化,「政治化,成個社會都係咁。」但他指出,法庭一向接收大量訴訟人的投訴,已「習慣」面對投訴。但他留意到有投訴或來自訴訟人以外,屬新常態。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則指投訴成本低,因此投訴數字難以控制,需分類投訴內容才可分析原因。
至於今年的投訴統計數據方面,由於處理投訴的過程仍在進行,司法機構稱現階段未能提供資料。而郭偉健及高等法院原訟庭法官李瀚良因曾就反修例事件表態而不再處理相關案件,本報向司法機構查詢相關投訴及跟進,司法機構指不評論個別個案。
■記者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