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太古有錢 何需靠政府

學者:太古有錢 何需靠政府

【本報訊】國泰聲稱若沒政府注資,短時間內將耗盡所有現金面臨倒閉,惟現時多個股東是否沒實力出手,翻查國泰2019年年報,其流動資金約150億元,大股東太古(019)去年手頭現金亦有逾210億元,負債比率僅14.2%,今年3月,太古主席施銘倫(Merlin Bingham Swire)稱,集團持有現金及未動用的已承擔融資400億元。有分析員質疑為何國泰要請求港府協助,「其實三、四百億元,幾個大股東完全可以夾錢出,何需搵到政府幫忙?」

優先股年息9%有吸引力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亦認為,太古有實力去支撐國泰。而且國泰優先股的年息最多可達9%,統計10年的優先股股息高達130億,對商業市場來說算吸引。「所以可以再經市場籌集,未必需要經過政府」。

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曾國平質疑,為何國泰向政府發優先股,而不直接發債。他懷疑發行優先股,是否為了提高國泰的負擔比率,而由於優先股在公司清盤後,債權較債務持有人低,政府要冒一定風險。另外,立法會議員譚文豪理解政府為何出手拯救國泰,但他質疑為何注資的涉款較國泰巿值更大,要求當局交代計算方法,亦批評政府以繞過立法會撥款方式注資,令立法會無法監察與審批。他擔心國泰財政上會如海洋公園,「政府到時又話唔再注資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