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憂太古退場 國企操控

外界憂太古退場 國企操控

【本報訊】今年是英資太古在港營運150周年,慶祝活動未見,旗下國泰復遭港府史無前例注資及派出觀察員「觀察」董事局。遇上當下香港政治局勢,市場陰謀論盡出,外界憂慮太古會逐步退場,控制權最終落在第二大股東國航或其他國企手中。

國泰主席賀以禮昨指政府出資拯救是唯一方案,惟今年5月初市場已傳出國泰計劃重組公司架構,包括放棄「國泰港龍」品牌,或合併旗下的國泰港龍航空及香港快運,並命名為「Cathay Express」,可謂「自救方案」。可惜其後傳被中國民航局因去年社會運動為由,阻撓相關合併計劃,更拒絕國泰增加包括港龍在內的中國航線目的地和航班申請。

自救方案傳被民航局阻撓

自救不成變政府注資,市場普遍認為日後國泰「唔需要再做門面嘢」,政府派出的觀察員身份更如國企內的黨委書記,權力實質凌駕董事局管理層。事實上,自去年反送中運動開始,國泰管治開始受政治形勢左右,當時因有員工參與反送中,遭內地民航局與國航聯手施壓,向國泰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禁止參與反送中人員參與飛至中國或飛越中國領空的航班。國泰隨後並遵照指示開除地勤人員,並派發警告電郵給所有員工。

有分析員認為現在香港政局動盪,新安排將逐步減低國泰自主權,「港府注資必定存在政治責任,避免失去建立了數十年的寶貴航空網絡外,也可獲得國泰擁有的龐大客戶資料亞洲萬里通(Asia Miles),無論對港府或中央來說都非常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