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中大、理大等多區催淚煙漫天遍地,輿論對警方使用暴力的質疑亦隨之加深。警方確實在各區發射多少催淚彈?是否特別針對個別地區?太多與運動相關的資訊含糊不清,從事資訊科技研究多年的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早前申請大學研究資金,製作「反修例運動研究數據庫」,以Infograhic及中英雙語重新整合過千宗動員事件時序與地圖,幫助海外及本地機構展開反送中運動研究。
5月初,「反修例運動研究數據庫」正式上線,網站分為幾個主要頁面,包括時間線、動員地圖、催淚彈地圖、文宣搜尋器等等,各有作用,缺一不可。動員地圖上,遊行、集會、人鏈、和你Lunch等抗爭活動的分佈路線一覽無遺,6.16二百萬加一人遊行人龍橫越港島北,8月23日牽手人鏈幾乎連接整個九龍。不過最揪心的是催淚彈地圖,隨時間推移,象徵發射密度及數量的點點黃紅色,分佈越來越密,在地圖上看來,整個香港如被射穿了多個血孔。
繙譯文宣助國際研究
文宣搜尋器則是以關鍵字搜索文宣海報,數據庫的英文版還多了兩頁,就是被捕人士數據及反修例用語,前者巨細無遺以圖表分析被捕人士的年齡、性別、人數、被捕日子分佈等資料,後者則繙譯運動中的角色及專用名詞,如「手足」、「義士」、「魔法師」等,這些字眼都是從文宣搜尋器的海報中抽取出來,「例如『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即使識中文,但嗰樣嘢同個社會關連大家可能要估。『攬炒』𠵱家都被攬炒得好緊要,俾人胡亂利用,所以畀返個背景畀人理解件事。」
傅景華強調,數據庫開放予任何人進行研究,包括海外學術機構、智囊。數據庫僅花了約三個月完成,今年1月,傅景華與兩名助手動工,用電腦下載了約600條與運動相關的Telegram頻道內容,以「text mining(文字探勘)」方式抽取有用的字眼,製作數據平台,例如抽取「TG」、「放tear gas」、「放題」等與催淚彈有關字眼,再以多個資料來源核對確保準確,「好似做記者咁,多過一個資料來源先信」。從文宣頻道收集得來的二萬多張圖片,也要請八、九位學生再檢視,以便日後分析主題和文宣動員模式。
不過真正的困難是警方資料不透明,「好多基本數據唔整全,例如發咗幾多催淚彈,當時政府有記者會公佈,但資料唔係好整全、唔準確,究竟喺邊度發咗,警方都唔公佈。受傷人數、被捕人數……一路一路多落去,我12月仲要搵同事逐個記者會搵返啲數出嚟,我哋唔想淨係quote報紙數,做研究要睇返original source,要逐個記者會睇返」。
警數據不全滯後逾月
他透過《公開資料守則》向警方、保安局申請公開數據,守則規定,相關部門處理索取資料要求的整體時間通常不得超過51日,但51日後很多數據已滯後。他又要求警方提供每次行動發射催淚彈的地點,警方推說無相關資訊,他打算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
傅景華自去年9月已公開表明需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特首林鄭月娥一再拒絕,並祭出監警會撐警報告企圖了事。他不認為其數據庫能取代獨立調查委員會,他亦打算利用數據庫進行其他研究,例如將催淚彈地圖對照天文台的空氣污染數據,正聯絡醫院,希望取得因呼吸道問題而向急症室求醫的數據,以研究催淚彈與呼吸道健康的關連。除此之外,去年11月的區議會選舉之前,警方頻頻在多區發射催淚彈,傅景華也疑惑票數與催淚彈「災區」的關連。
由於數據庫資料從Telegram下載,傅景華承認資訊較多來自示威者一方,「支持政府頻道遠遠低於反對嘅,得雙位數,反對係幾百個,都想像到,支持政府好多係用facebook,當時點解轉用Telegram,因為大家覺得Telegram保安水平高啲,點解有呢個諗法?因為大家都參加運動所以擔心,故多傾向轉用Telegram。有幾個文宣頻道有廿幾萬人訂閱,支持政府得幾千或幾百。」
不過他強調今次運動「冇大台」,主要靠社交媒體動員,下一步打算擴大研究範圍,包羅facebook、instagram等分析跨平台資訊傳播特色和用家分佈關係。然而,即使Telegram被視為是保密程度較高的通訊軟件,但隨住有管理員被捕,白色恐怖蔓延,傅景華發現好些Telegram頻道疑被管理員自行刪除,「有呢個擔憂其實都係一個警號,其實大家擔心發聲有影響,香港過去12個月,多咗好多呢啲無形壓力,所以更值得去保留同分析呢啲訊息,我哋已經遲咗啦」。
早於31年前的六四事件後,傅景華已展現對追求真相的執着,當時正修讀港大工程系一年級的他,用盡方法在香港把天安門的新聞剪報傳真到國內各地,突破內地新聞封鎖線。後來因應中國官方如何封鎖訊息,他在2010年製作了「微博視野」(Weiboscope)計劃網頁,追蹤超過十萬個微博公號,記錄至今十年來被人工審查刪去的帖文,洞察中共維穩目標,發現在2012至2018年每年的6月初,一共搜集到逾千條與六四相關的而被刪除的帖文或圖片。
官方誣衊似六四翻版
他指出,政權對付六四事件和反送中運動的示威者策略上有相似之處,都是「唔反映真實情況嘅污名化」,尤其去年7月21日中聯辦國徽被示威者塗鴉後,微博上關於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內容,幾乎清一色被說成是「港獨」。他說:「舊年我有個報告出咗,關於國內微博有大量關於香港社運訊息,係將港獨同香港社運扣連……暴徒、港獨、分裂所有呢啲嘢,其實係綑綁咗喺官方論述度,咁喺國內咁傳,𠵱家好自然地都傳到去香港。」
訪問當日,「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成立,傅景華說:「我今日睇香港再出發嘅聲明,佢第一段已將舊年件事解釋到冇發生過,佢講到政府先推出修例嗰件事好似冇發生過,一嚟就有好多暴徒搞亂香港。我懷疑往後論述就會變成只針對個反應,但根本個根源問題係政府當時推出修例,而背景係過去中港關係,中國干預令香港發展受影響,(現在)個背景完全冇咗。」
運動數據庫的「時間線」部份,起點是2019年2月12日開展,當日潘曉穎的母親在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周浩鼎、李慧琼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支持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揭開運動序幕,把時間軸往後拉,便能看到民主派、建制派、特區政府、中央政府、外國組織等不同陣營人士對事件的反應。
「30年後我哋啲仔女,或者𠵱家仲未出世嘅香港小朋友,可能佢根本唔知2019年發生咩事。好似30年後,國內好多人唔知八九六四係點。」他擔憂香港反送中運動走六四事件舊路——被政權誣衊,遭後代遺忘,即使現今資訊較整全,但都需要及時保全資料,「大學始終有個角色,我哋用學術方法,做一個可靠數據庫。」
反修例運動研究數據庫網址:
https://antielabdata.jmsc.hku.hk/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