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智庫】香港地位會被取代? - 王良享

【星展智庫】香港地位會被取代? - 王良享

過去幾年美國國家債務飛快增長,美國預算赤字從2016年只佔GDP的2.3%,將被推高至GDP的17%。今年底聯邦債務將達GDP的101%,明年底將升至GDP的108%。因此無論是從政治角度或從經濟角度出發,未來幾年,「去美元化」都將會是國際間的一個重要課題。

黃金在「去美元化」的過程中雖然擔當了重要的分散風險角色,但畢竟黃金並非貨幣,因此所能代替美元,或分擔美元成為主要結算、計價及儲備貨幣者,非人民幣莫屬。2019年中國的貨物貿易實際上已超越美國,但服貿較少,因此總貿易額居全球第二位,但美國堅持優先政策,而中國繼續開放,中國貿易總額很快就要超越美國。

中國此時提出大灣區三十條與數字人民幣非常合時。大灣區三十條可概括被分類為金融新基建、跨境人民幣在投、融資的廣泛應用及對人民幣國際化作催化性作用。「意見」提出擴大內地區內銀行業、證券業及保險業的開放,允許外資控股不設上限;支持內地區內非銀金融公司作結售滙業務,允許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開展、支持香港開發更多人民幣產品如大宗商品交易、於港澳地區建立一帶一路投融資中心及葡語地區人民幣清算中心等都屬於「基建試點」。

美國收緊中國於美國上市的公司的會計準則,引發中概股排隊來港作第二上市;人民幣於香港資金池擴大及央行支持的「虛擬貨幣」,可令香港的外滙市場再度擴容;債券通擴展至「南向」交易,對活化香港債市有裨益;「理財通」則擴大香港資產管理的規模。以上羅列,香港在股、滙、債市都站在世界前端,加上商品交易及金融科技從後趕上,誰敢說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已失色?

王良享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