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工會頻包庇 改革難竟功

警工會頻包庇 改革難竟功

屢屢發生警暴爭議的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並非沒有改革執法制度。反之,當局致力修改警員用武原則,又委任了首名黑人警察局長領導改革,多管齊下修補警民關係,但黑人遭警暴仍不斷上演,反映警隊種族主義陋習與包庇風氣根深柢固。

2014年,密蘇里州18歲黑人少年布朗在手無寸鐵下被白人警員擊斃案,以及多宗類似事件,曾觸發多次「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浪潮,使明尼阿波利斯政府意識到有必要改革執法制度,遂為警員進行反歧視訓練,設立制度提早辨識有問題警員。2017年,曾帶頭成功起訴警隊種族歧視的黑人警長阿爾拉多洛更獲委任為局長;他要求警員工作時必須開啟隨身攝錄鏡頭,並公開警員投訴紀錄。去年,市長弗雷更廢除了傳統「武士式」警員訓練,改以訓練警員為對峙降溫的方法。

投訴程序欠透明

那為何弗洛伊德仍死於警員腳下,使反警暴的憤怒一觸而發?當地民權律師阿姆斯特朗說,她雖然看到情況有改進,但「制度本身沒有改變,明尼阿波利斯警隊內的文化沒有改變」。市長弗雷坦言,當地警察工會內包庇風氣盛行,是眾所周知但無人願意觸碰的議題。該工會會長克羅爾致力倡議保護警員,使他們難被處分,又曾把「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形容為「恐怖組織」,並反對弗雷廢除「武士式」訓練的政策。前警察局長哈爾圖說,「工會對警察風氣的影響遠比警察局長大」。

弗雷也指,整個執法制度長久以來是建基於保護警員,令問題警員難被剔除。以跪在弗洛伊德頸上的警察喬文為例,他曾被投訴18次,只有兩次遭懲處,包括接收訓示信;據監察機關數字,該市警隊於2012年起接到逾2,600宗投訴,但只有就12宗投訴採取紀律處分,最嚴重懲處為停職40小時。反警暴倡議者指,這背後存在警隊「自己人查自己人」、投訴調查程序欠透明等弊病。

警隊高層過去數年一直連同倡議者和警暴受害者代表討論如何改革執法制度,有關工作小組更於弗洛伊德死前數月發表了34頁建議。摯友卡斯特爾死於警暴後致力參與討論的湯普森擔心這些前功會盡棄,「全只因一名白人警員做出他所做的事,所有成果都付諸東流」。

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