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社民連被視為泛民光譜中最激進的一環,但時移勢易,公民抗爭手段不斷進化,新一代眼中,社民連大概和激進扯不上關係,甚至有人會批評他們「左膠」。在3月接任社民連主席之位的黃浩銘承認,2019年逆權運動擴闊了他的接受程度,經過理性思考的暴力抗爭應予以尊重。但他認為,非暴力抗爭之路仍未徹底絕望,香港離「終局之戰」仍然遙遠。
逆權運動前期,黃浩銘仍在為佔中案服刑。他在獄中見到大型衝突、「裝修」商舖甚至私了時,都曾有過猶豫和忐忑,「咁做得唔得㗎?香港市民接唔接受?」反而是身邊的黑道囚友對他有所啟發,「佢哋大部份都好支持,支持年輕人去衝、覺得佢哋反抗個政權係啱,可能佢哋本身都係制度嘅受害者啦……係咪我平時睇嘢睇得窄咗?」
「民意好似流水有變化」
黃浩銘記得,2011年反財政預算案遊行中,他和同伴首次堵路,進行不合作運動,當年受到民眾猛烈批評,大部份民主派亦忌諱激烈抗爭,害怕背離民意。「但民意喺邊呢?原來民意真係好似流水,會有變化,個接受程度可能會擴張、縮窄。」事隔九年,如今攻入立法會都被廣泛接受。
因社運三次入獄的黃浩銘表示,非暴力抗爭始終是他的信念,7.1佔領立法會與他的底線「有少少砸界」,私了亦只應限於自衞反擊,不應單純因不同意見而出手。但他認為如今民眾的眼界闊了,大家應一起去討論、判斷,有意見分歧,亦不應譴責,「只要佢哋知自己做緊咩嘢,知道個代價,唔介意為呢樣嘢付出。咁佢係一個理性嘅人嚟喎,點解你唔尊重佢?」
近來多次有人因爆炸品或槍械被捕,本報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三成人對抗爭手段無底線,黃浩銘擔心年輕人會因此失去人生的全部自由。黃浩銘認為,港人應慎思「無底線」。南非總統曼德拉在自辯時曾表示,因非暴力抗爭走到盡頭,才離開非洲人國民大會,成立民族之矛,去做武裝訓練,「但佢哋都唔係無底線……佢哋選擇破壞公共設施,唔會傷害人嘅身體,唔想對社會造成長遠嘅傷害」。
黃浩銘認為,非暴力抗爭未徹底絕望,因三罷真正的力量仍未曾實現,「海員大罷工、省港澳大罷工,全部都有威力,(今天)香港人做唔到呢個規模,即係組織力唔夠啦,係咪應該要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