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全球肆虐之際,口罩成為搶手貨,大批中國商人投入口罩市場,惟好景不常,5月定單開始大跌,令許多商人高價購買的口罩機無用武之地,面臨慘賠命運,有業界人士指出,進場投資口罩廠的人九成均無法收回成本。
在濟寧投資開口罩生產廠的王剛(化名),4月中旬投資生產口罩,10天內兩筆定單,三天生產完,利潤高達30至40萬人民幣(下同,約33萬至44萬港元),稱當時口罩機就像是印鈔機。不料到4月底,隨着市場飽和,供過於求,再沒大定單,口罩利潤亦驟降,他和合夥人投資的300多萬元(約328萬港元)恐付之東流。據統計顯示,3、4月,中國出口的口罩就達278億個,約為去年全球口罩總產量的三倍,而中國口罩相關企業新增註冊70,802間,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55.84%,光是4月就高達35,260間,5月開始回落至10,283間。有業內人士估算,疫情漸穩定後才進場的口罩生產線投資者,90%都無法收回成本,直言「不上N95口罩機還好些,上了N95口罩機的,虧損百萬很正常」。
美控華公司售50萬假N95
此外,美國司法部近日控告一間位於廣東的金年包裝印刷公司,在武肺疫情4月橫掃美國時,向美國買家出售近50萬個造假且不合格的N95口罩。訴狀指出,口罩進口商支付賣家逾100萬美元(約775萬港元)。
澎湃新聞/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