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版國安法殺到,美國揚言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各界憂慮本港資金外流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敲響喪鐘;但政局不安,資金流向卻反高潮,金管局兩日三度承接近百億元資金入場,反映內地部署中概股回港上市,拉動資金流入抵銷流出。
綜合投資界、經濟師及銀行界分析,市場已消化立法及制裁等消息的首輪震盪,加上半年結及資金流向新興市場,風險資產現升浪。
即或本港真有資金流走,內地亦會加速調撥紅色資本「填返個窿」,業界料未來一兩個月資金仍持續流入。
京或加速紅色資本湧入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指,特朗普至今未提出制裁細節,市場已「消化咗之前嘅消息」,加上全球復工情況理想,資金流入風險資產,美滙指數大跌。美國制裁中國企業,中概股順勢回港上市,人行及中銀保監聲明都提及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非常罕見;下一個挑戰關口,楊說「要睇美國對香港具體行動,有冇涉及美元交易問題」。外界估計可能性不高,因會傷及美國自身利益。
從事投行及私募基金的思博資本(香港)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行政總裁張宗永指,國安法出台,個人層面而言,市民憂慮自由受損、設置離岸戶口作保障,啟動裝置或調撥資金可能已經發生;但本港資金是否大舉外流或外商撤離,真正考驗在於長線機構投資者如何研判,特別是在港設總部並視作跳板進入中國投資的機構,他們約佔香港經濟規模一半。
這些投資者若未因立法減低對中國投資的興趣,續駐紮本港掛牌上市仍是上佳選擇;再退一步,倘現資金流走,張宗永謂北京隨時可讓紅色資本加速進場,香港仍可發揮集資、投資金融中心角色,此所以中國強行立法看來「有恃無恐」。
東方滙理銀行新興市場策略師張敬勤指,中概股接連在港上市,鞏固資金流入勢頭,半年結令息緊誘發套息活動;踏入7月上市公司又要派息,均支持港滙走強。國安法後或有較保守外商滙出資金,「但亦有好多地區資金返嚟」,新興市場資產亦見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