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掃黃】
位於南區的鴨脷洲,去年區議會選舉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由民主派贏得,堪稱「黃區」,但就常被指是美食沙漠。其實這裏除了有漁村和水上人居住,亦是全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島嶼,早期是油庫、發電廠等工業區。今次「掃黃行動」來到鴨脷洲,為大家搜羅黃店,包括老闆堅忍不屈的越南菜小店。
阮國孝(孝哥)是餐廳「越大哥越式小廚」的老闆,約14年前由越南來港,為的就是逃避共產黨,「當時我22歲,來香港學廣東話,再讀哲學。曾在越南領事館和旅遊發展局做繙譯。因為想做生意養家,就加入飲食業,在大坑的『火車頭』學煮越南菜,亦曾到中菜館學師,之後就開了這間店。」這裏主打越南街頭小食,包括春卷、番茄蟹湯檬,記者特別推介酸子大蝦,酸甜開胃,蝦肉也彈牙新鮮。
孝哥的太太是俄羅斯人,兩人在愛爾蘭認識,並在香港結婚。「我們是在雨傘運動那年結婚,我人生最美麗的時間,20幾到30歲的時光都在香港,對香港的認識比越南、愛爾蘭或俄羅斯更深,所以我們決定留在香港生活。」孝哥現時每年都會回越南和俄羅斯一次,問到他對家鄉的回憶,孝哥指:「越南是發展中國家,當權的政府如中國般專權。」在他的記憶中,仍殘留對合作社的印象,「土地、生意、財產,全部屬於政府,沒有言論和宗教自由,我記得我讀中學的時候,平民遊行反對收樓,公安邀請遊行人士談判,結果是一去不歸。經過幾晚,那區的青年人全部不見了。我住在山區,但住在胡志明市的阿姨完全沒聽過這件事。『被消失』常常發生;1968年的新年,共產黨在中部謀殺了幾千人,稱為『新春攻勢』,在當地的歷史完全沒有記載。」
唯一罷工舖頭 被熟客話多事
孝哥續說:「第一次來到香港,我覺得離開了一個地獄,來到了天堂。小時候不可以表達,來香港才發現可以有言論自由和發聲,上街表達意見。」困在籠中的小鳥初嘗自由滋味,孝哥倍感珍惜。「我還記得(去年)8月5號大三罷,我是全鴨脷洲大街唯一罷工的店舖。落舖遇上熟客,兩公婆問我,你是越南人,為何多管閒事?但我心想,我在香港生活,將來也留在這裏,香港發生的問題關不關我事呢?」一心逃離共產黨,以為可以在香港安居樂業,怎料共產黨的魔掌又再襲來,記者問他有沒有想過移民?孝哥笑說:「我已移民一次了,難道每個地方有事發生,我都要逃之夭夭?現在叫我縮,要我投降,我唔會!」最後他用越南話徐徐的說:「今日香港人能夠抗爭,未來的越南人也能抗爭。」
越大哥越式小廚 鴨脷洲大街46號
大街咖啡店「想要97前的香港」
AP coffee是鴨脷洲大街的第一間咖啡店,老闆Raymond Wong投身IT界20多年,前幾年為了照顧居於鴨脷洲的父母,決心辭職並前來開舖,「鴨脷洲未有地鐵之前,舖租十分便宜,這店舖上一手是賣菜的,月租不過幾千元。好多區外人不知鴨脷洲是個怎樣的地方,以為類似長洲,要搭船才能進來。」這裏的牛油果多士是招牌菜,用的牛油果全部是jumbo size,由老闆每日早上在中環街市入貨,口感順滑且清爽。
開業一年多,Raymond直言有了黃藍標籤後,對生意是有幫助,「多了年輕人和中產人士光顧,我今年也40多歲了,經歷過香港最黃金燦爛的時期,會特別珍惜香港,大家一起追求理想,做我們認為該做的事。」理想是指甚麼呢?「就是想要1997年前的香港。」
AP Coffee 鴨脷洲大街54號
獨黃雜貨店「放棄不是選擇」
由鴨脷洲大街走到海怡東,約10分鐘路程,海怡東商場有間雜貨店,是全場唯一表態支持黃色經濟圈的小店。店員高妹說:「黃藍比例是3:7,這裏有警察宿舍、醫護宿舍。街市裏沒其他人表態的。有些僱主不允許工人姐姐幫襯黃店,叫她們不可以幫襯我們的店舖,拿這裏的收據就不會計錢。但我們的貨品比較齊全,工人姐姐們又會在這裏聊天,她們會繼續選擇在這裏入貨,但就叫我們開白單。經歷那麼多,放棄已經不是我們的選擇。我們只能夠迎難而上。」
嘉嫂辦館 鴨脷洲海怡半島東商場G58
記者:果籽飲食組
攝影:果籽攝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