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有大行計劃向虛擬銀行及電子錢包就電子直接扣賬授權(eDDA)服務,收取介乎1.5%至2%手續費,遠高於經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HKICL)交易成本價。分析認為,傳統銀行有意令收賬方「難做」,進一步扼殺業界生存空間。
客戶不受影響
現時客戶可透過設定eDDA指示,由銀行戶口轉賬至虛銀及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SVF,下稱電子錢包),基本上銀行不會向客戶收手續費,僅向收賬方協商費用,一般屬象徵式收費。
惟消息指有大行計劃向部份虛銀及電子錢包收取高達轉賬款額1.5%至2%收費,且不設上限,大幅高於市場水平;以轉賬100萬元計,即大行最多向收賬方索取2萬元手續費。據悉現時商戶使用eDDA扣數,每次轉賬費僅0.6至0.7元。
有不願具名虛銀界人士批評,大行做法與eDDA方便大眾轉賬理念背馳,銀行業更難實踐普惠金融理念。另一業界人士指處境尷尬兼被動,既難反對該費用,又不能轉嫁客戶;大行一旦以任何理由凍結公司賬戶,情況更複雜。
三間發鈔行及恒生較早前回覆本報查詢時指,會向客戶以外其他機構收手續費,由於屬雙邊協議,故不便對外披露收費水平。金管局發言人指,銀行與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就一些服務自行協商,並因應複雜性、成本等釐定有關收費,當局不會亦不宜介入;據當局了解,現時所有銀行及電子錢包營運商均不會就有關即時轉賬服務向客戶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