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會議近日閉幕,帶出兩個重要經濟訊息。第一,穩定就業及社會為今年的經濟重點,比達成具體增長目標更為優先。第二,實現以上目標並不容易,需要足夠的寬鬆政策,讓經濟發展保持穩定。
然而,不公佈增長目標,並不代表當局就對增長率沒有意見。根據預算赤字,粗略計算隱含的名義增長率為5.4%,而實際增長率約2-3%,這視乎平均物價指數的假設。更重要的是實現「六穩」,尤其是實現創造900萬個就業機會及保持失業率在6%這兩個目標。
為實現這些目標,中國政府公佈了一套刺激經濟方案,包括擴大赤字率至3.6%,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特別國債及增加1.6萬億元人民幣地方專項債。此外,還公佈將動用達1萬億元財政儲備,用於額外支出,我們估計已公佈的財政方案總額約佔GDP的4.2%。
中國的經濟及社交隔離已經完結,部份經濟V形復蘇。工業生產增長已得以恢復,而固定資產投資在四月份也出現輕微增幅。隨着消費支出和服務業活動陸續恢復正常,經濟最早或會在第二季度恢復增長。
貨幣政策的用詞亦反映出其彈性。《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貨幣政策整體立場仍然「審慎」,但會更加「靈活」和「適度」,表明中國央行的實際運作或取決於宏觀條件的變化。報告還建議可以開發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以「直達實體經濟」,當財力不及救市時,貨幣寬鬆政策可以更為激進。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中國將需要一套約佔GDP 5.5-6%的全面刺激經濟方案,以實現約2%的年度增長率。全國人大已批准大部份政策,這目標應該不難實現。
姚遠
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