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敖暉:悼念本身就是反抗

岑敖暉:悼念本身就是反抗

【本報訊】儘管學界近年瀰漫着一片與內地割席的氛圍,不過並非所有年輕一代都不願追憶31年前發生在北京的血腥慘劇。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撰文表示,今年他繼續去維園,他解釋:「六四維園悼念,在平常日子或許顯得行禮如儀。然而,在2020年,即一國一制元年,悼念這行為本身就是反抗。」

「或許是最後一次」

岑敖暉以「悼念本身就是反抗——香港人終究須迎接這天」為題,討論今年六四去不去維園。他慨嘆說,沒有多少人曾經想像過,2019年是香港人最後考慮這個問題的年頭,去年參與悼念集會的朋友,也沒多少個曾想像過,或許這是最後一次。

過去數年,年輕人爭論六四集會「行禮如儀」,十年如一,在僵化中失卻抗爭的意義。但岑敖暉說:「這個爭議,我認為在今天已是毫不重要。況且支聯會已經率先帶頭放棄維園的意義,三十年的堅持,敵不過一條限聚令。六四維園悼念,在平常日子或許顯得行禮如儀。然而,在2020年,即一國一制元年,悼念這行為本身就是反抗。」

另一位年輕一代KOL、曾任職立場新聞記者的何桂藍亦指出,經過2019反送中洗禮的香港人,應該更能理解六四不只是狹義的學運:「在城市每一處貼大字報做文宣的市民,站在解放軍車前唐僧式喃嘸的和理非踢拖街坊……甚至以火魔擊潰軍車、阻止軍車入城屠殺的平民勇武,都不是『鬼』或『「暴徒』,而是『六四』的一部份。」

何桂藍認為,維園上的一支蠟燭,本就是為了反抗而點燃,「六四晚會成為非法集會,不過是回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