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out了,六一二in了? - 林夕

六四out了,六一二in了? - 林夕

歷史對一些人是債務,利息幾代人也償還不清。難怪董建華要香港再出發,不放下六四這個包袱,就不能到達──大灣區?不能踏上國內金融中心之路?

聯合聲明也不過是一張歷史文件,沒任何具體意義,六四天安門發生過什麼事,還有什麼好講?七不講之一:中國共產黨的錯誤不要講。反正他們不講,天知地知你我知,大把人講,禁不絕的書疊起來高過網絡的牆。

全球只有香港人三十年來堅持搞紀念晚會,第三十一年,中斷了,原來紀念一個歷史包袱,會影響國家安全等於公告天下,一國兩制貨真價實崩毀。那請問,六四維園成為禁地,是否利多於弊?

我模擬答案如下:維園晚會就像禁書,越禁越出名;支聯會第三十一屆悼六四,比起香港第一次禁止維園點燭光,試問那一個新聞更矚目,對於要抹去這段記憶的政權,這是否弊多於利?

其實,他們怕什麼?還會對六四有感覺的人,應該千恩萬謝,都不會是梁振英硬炒出來的港獨分子,我有一個朋友事先已經說,今年未必會參加,因為,唉。而我們,又怕什麼?怕沒法在維園紀念?紀念也可以打游擊,時間地點日期:在家中、在車裏、在心中,一個人、一家人、不敢忘記,若想回憶,天天都可以紀念。

早前跟黃耀明通電話,提起去年寫《回憶有罪》,好像是就是幾星期前的事。若《皇后大道東》是個憑常識已經可以寫出的預言,《回憶有罪》則是從歷史的燈塔上,照見一年後的凶兆。「如燭光都有罪,將暗黑多幾十年」、「回憶即使有罪,真相怎麼敢無言」、「願廣場上,聲音不會滅」。預兆成真,聲音卻不會滅,有人聚集的地方就叫廣場,人人家中點一根蠟燭,那裏就是廣大群眾悼念的現場。能不能在維園點燭光也罷,問題在於,為什麼憑什麼不能。

黃耀明就在六月三號晚在網路上繼續背這個包袱,而臉書第一則留言說:美國都發生暴亂了,還六四?Out了。原來過去的悲劇會out,歷史也講今期流行,難怪人類總是重複犯相同的錯;認為歷史會out,種族對立、警暴膝頭壓頸的悲劇,引發的暴亂才會in。如此in and out,世界永遠on and off在五濁亂世中輪迴。

為什麼還要記住六四?正如我們會記住八三一,七二一,當中的關連,迂迴曲折驚險過海洋公園的過山車,若我們沒能力討回公道,起碼要寫下各自見證的故事,這大概是歷史其中一個悲涼的意義。若我們記住歷史,歷史也不會遺忘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