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電台的電梯門打開,赫然發現門外站着一位黑色裝束的男子,哦,是他。第一次看到一團黑卻又如此明亮。他旁邊就是華納唱片公司的黃柏高,右手還捧住一叠黑膠大碟,立刻向我介紹這位是林子祥。入行不久的我,心情如紮駐軍營的小兵,慌忙度日。每天在電台總得遇上三五個歌星,只有名勢的主持才會得到被派送的唱片,不過,他送了一張給我,欣喜無限,那時林子祥正要宣傳他的專輯《愛情故事》。
極其內斂的Lam,假使不把臉湊近點,可能根本無法聽到他說話的聲音,甚至幾乎未有察覺他存在的可能性。你需要非常專注,不然難以發現他稍稍微笑或點個頭,宛如錯過了黃昏magic hour的魔幻藍調,驚嘆未完,黑夜已臨。
Lam的音樂很歐美風,對當時我們那些抗拒小調的學生哥來說是種身份象徵,是種時尚的炫耀。不要成為「土人」就要知道林子祥,如漢堡和可樂般,挑動了青春體溫。「頭暈去看醫生,醫生在食蕉」淹沒了整個城市的時代,正值香港熱得燙手,被世界稱呼為東方紐約的小島。
有一次跟沙麗通電,她邊聊天邊把洗乾的衣服摺叠,嘴裏嘮叨着Lam每天外出的事,有重要事情要辦嗎?她說自己也終於忍不住追問,原來發現阿Lam已經到了長者級別,可以用兩元乘車,於是他趕着出門去追小巴,沙麗問為甚麽,他說這是自己應有的福利。聽畢,我跟沙麗說,原來他是不好欺負的。
林子祥的歌曲是小島成長的美麗風景。經典如顧嘉煇和黃霑創作的《抉擇》,最近聽來更添蒼涼。霑叔是1949年從廣州來港,戰後幾年間,聽說幾十萬一下子擠升至二百萬人潮。年輕的霑叔寫下離鄉別井的懷思,也訴盡了未知世界的茫然,「別了昔日家,萬里而去,心潮千百丈」。霑叔常對我講人生得了時機,也須老天賜點運氣。我跟霑叔說,得花幾十年才能明瞭「運氣」這傢伙,代價也太昂貴了吧!
雨夜響驚雷,「任那海和沙,助我尋遍,天涯各處鄉。」尋夢園裏,哼起了哀傷老情歌。
撰文:陳海琪
本欄逢周四刊出

藍調時光
廣播人。寫作人。電視節目主持人。一直相信:只有逆風而行,才知道飛翔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