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前途問題再觸發港人信心危機,近日移民賣樓個案增加。東涌海堤灣畔錄劈價成交,業主套現900萬元移民。單位為3座中低層G室,實用846方呎,三房海景戶,單位由兩人聯名持有,早於2003年沙士時期僅以210萬元買入,已於2012年贖回物業,受疫情影響,因單位自住中,業主不希望有人睇樓增加感染風險,想快賣所以開價僅910萬元,比市價平最少50萬元或7%,故放盤一天即以900萬元賣出,呎價10,638元。
至於業主是否擔心國安法而急走貨,代理沒有透露,只知業主是賣樓移民。是次造價比市價平最少7%,因為對上一宗同類單位,5月中成交價966.8萬元,為1座中低層G室,實用845方呎,呎價11,441元,相隔十天賣平近67萬元。美聯張少勛表示,同區映灣園亦錄劈價,9座低層B室,實用748方呎,剛售785萬元,呎價10,495元,比市價平約4%。
漾日居劈價440萬沽
九龍站漾日居2座中層A室,實用941方呎,原叫價2,600萬元,剛減至2,160萬元沽出,劈價440萬元,重返2018年水平。
港府自2016年6月5日起,全面提高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稅率劃一至15%,但首置客則可繳交較低的第2標準稅率。同時,買入新物業後12個月內出售原有物業的換樓客,都可申請退還兩者的稅項差額。不過,上個財政年度共錄418宗換樓退稅的申請,較2018至19年度的933宗,按年下跌逾五成。上財年樓價1,001萬至2,000萬元的物業接獲最多宗申請換樓退稅,涉142宗,總金額151萬元;其次是樓價801萬至1,000萬元物業,涉89宗及10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