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國人大上周四通過「港版國安法」,金融界人人自危。經濟師及分析師近年發表中國經濟或行業展望時,已有壓力,未來更需要絕對的政治正確。一位主要分析中國貨幣政策的外資行經濟師坦言,經濟分析包括假設、立論,才能作出預測,不完全是羅列官方數據,「國安法後,大膽預測便要自行承擔風險,現時我都不時自我審查」。
過去經濟師及分析師若將中國經濟、人民幣滙率唱得太淡,會收到來自中方壓力,如高層會收電話要求調整「口徑」;日後惡法通過,分析員更難以掌握以言入罪的「中伏位」,「講得好平、好白都隨時中招,仲有乜好講?」他不想放棄專業,惟有「盡量」在分析和國情間取得平衡,並要求以「off-record」形式不要引述姓名。
Webb:惡法令人才離港
他提到有內地券商4月底發表報告,指中國實際失業率或高逾20%,三日後被滅聲,分析員改稱「應以官方失業數據為準」,最終「撤回」報告。
有星資行90後分析師透露「分析」技巧,「維持中性睇法,維持持有評級」。若懷疑企業做假數,惟有避開分析該股份。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接受彭博訪問表示,《國安法》會令更多人才離開香港。他直言,情況令人非常擔憂。Webb續指,《國安法》條文細節若界定模糊,或會引起銀行在內的僱主擔心,一旦員工違反《國安法》,企業或要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