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哥被他們打死了,我要跟他們拼命!」
1989年6月4日凌晨時分,信號彈響徹天安門廣場上空,接着傳來槍聲,由遠而近,當年26歲的李蘭菊是香港學聯代表,她看到一名中學生叫喊着,拿着石頭衝向軍隊。李花盡全身力氣把他拉回說:「小兄弟,不可以呀,危險呀!」少年伏在李身上,哭得像個絕望的老人。外頭又傳來救護車響號,少年追着車子,喊着:「哥哥、哥哥……」消失在長安大街。
大概半小時後,有人告訴李蘭菊,少年被血淋淋地抬到救護站,李全身發抖,不斷冒汗,想暈想吐。「香港的學生上救護車!」又有一架救護車來到,身為香港學聯代表李蘭菊被勸上車,她一下子愣住,說:「我們沒事,不需要去醫院!」又一輛車來到,勸離聲浪更大,一名醫生握着李的手,說:「孩子,你聽我說,你要安全回到香港,告訴全世界的人,今晚所發生的一切。」
李蘭菊去年在維園悼念晚會台上閉着眼,抖着手,抓緊米高峯,喘着氣說着,殘酷畫面又在縈迴繚繞。
「我係想忘記嘅,我知忘記先係對我好,但係我要好細緻咁記住。」李蘭菊在電話那頭說道,那些人是她的戰友,她離開了廣場,有必要為他們申訴。
誰知30年後,專制政權的催淚彈攻入中大、理大。李蘭菊無奈又心酸,「今次香港嘅情況,係喺我自己屋企發生,我見到呢班小朋友,佢哋好優秀、好有承擔,我哋當年學聯上北京去支持學運,冇佢哋咁嘅智、勇、毅,(佢哋)令人好佩服,都唔可以話係與有榮焉。」
攻立法會照片成港人精神面貌
2019年11月21日,雲格(化名)筋疲力盡,他留守紅磚牆四日三夜,最終登記資料坐上救護車,看着紅磚牆的硝煙漸行漸遠。雲格跟李蘭菊一樣在26歲抗爭,也登上了救護車。李蘭菊不敢忘記六四,雲格對六四無感。
雲格直言,他沒有去過維園悼念集會,看見維園燭光不會心悸,問他六四對他來說有甚麼意義?他說:「冇,…,因為我94年出世,感覺比上一代人更淡。」他去年開始理解悼念人士的眼淚。
理解歸理解,雲格親歷血染的風采,對他來說,「612」、「721」、「831」在他心頭顯得更沉重,怎麼看今年沒有維園集會?無感。雲格說:「香港人嘅精神面貌,就係7.1張相。」──示威者進入立法會,在傘陣擁護下,攀高噴黑洋紫荊區徽,寓意推翻非民選的港政府。
但李蘭菊堅持,沒有一個日子比六四更重,她說:「六四嘅重量在於香港人30年來堅持不屈,踏實清醒維護自己的良心同香港人嘅尊嚴,喺國際上,香港人身份托底張相,就係維園燭光。」她始終認為,維園燭光才是香港人真正的精神面貌。
再說,李指,2019年的抗爭是始於六月四日,「當日喺維園,有破紀錄18萬人聚會,當日大家都話:『6.9見!』彷彿係誓師大會。」李說:「香港可以同天安門切割,但唔可以同維園燭光切割。」
今年維園六四首次沒有燭光,李蘭菊覺得,香港的精神面貌路越長,光更亮,異象會讓世界更關注香港,更會追尋光源──香港人的去向。
建立「新香港」理念
葵青區議會副主席張文龍亦指出,維園燭光消失是對世界發出信號彈。他解釋,這可以讓國際明白,香港現時面對的事,是六四事件的餘波──1989年,蘇聯、東歐、波蘭共產政權倒台,但中共卻於八九六四後殘存至今,霸權傾向更邁向世界,若果連香港最後的燭光都熄滅,讓國際更加明白中國真正沒救。
張文龍指,六四31,香港人對於悼念的本質生變,不再限於情感渲染,更在於理性悼念,他說:「香港人望六四事件可能已經抽離咗坦克車的畫面,因為再恐怖的東西,我哋都經歷過……,反而轉化提醒大家現時仍控制香港的共產政權,其實30年前已經殺人如麻,變成理性提醒。」
正好,美國國務院今年將會舉辦線上燭光晚會,延續維園燭光,也許真如學者所言,有香港人的地方就可以有「新香港」,人心不死,燭光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