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選戰】
【本報訊】選舉事務處昨公佈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的臨時選民登記冊,新登記選民有逾40萬,令全港選民達445.5萬人,而在民主派力谷選民登記下,除了地區直選選民人數增加,多個民主派鎖定為光復目標的傳統功能組別選民人數也激增,其中飲食界選民由去年4,408人增加至7,965人,較去年激增八成,較四年前換屆人數增長達四成。有學者相信不少功能組別選民人數增,民主派爭取「35+」機會增加。
記者:陳嘉裕 許偉賢
選舉事務處公佈今年新登記選民人數為445.53萬人,較上年區議會選舉時多32.2萬人,當中包括約40.19萬名新登記選民,扣減約2.26萬名因離世,及約5.65萬名經查訊程序等原因而被載入取消登記名單內的選民。與2016年立法會選舉數字比較,26至30歲登記人數升幅最高,達33.5%;31至35歲、36至40歲的選民人數都有23%以上增長;年長族群中以66至70歲的登記人數升幅最高,有32.9%;61至65歲亦有超過30%的增長。18至20歲及51至55歲的組群則逆市下跌,前者較2016年少3.06%,後者則少約3.8%。
飲食界選民人數升八成
今次選民登記除地區直選是兵家必爭外,民主派要光復立法會,取得「35+」過半議席,除了要力爭地區直選,更要攻陷飲食界等多個傳統功能組別方面,泛民全力動員功能界別選民登記下,多個界別選民人數有增長,其中以飲食界增幅最明顯,增長近八成;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選民人數也由3,164人增至4,163人,增長約三成;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都選民人數都增加過千人,增加了一成三。部份界別的選民增幅大於2016年建制派多於民主派的得票,如建測規園界,建制陣營當年得票多民主派約753票,今年的登記選民較2016年增加1,714人。另一民主派重點出擊的界別批發及零售界,選民登記人數不升反跌,由2016年的6,727人跌至今年5,903人,少824人。
積極考慮參選的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公民黨林瑞華回覆時指,相信飲食界選民中,四成為民主派、四成支持建制,餘下兩成是中間票,相信是左右選情關鍵,但他亦直言,建制陣營同樣有動員支持者登記,不容輕視。有意代表民主派出戰建測規園界的建築師關兆倫回覆指,過去該界別每年新增約200位選民,對於今次登記人數破千感驚訝,形容是「重大升幅」,他相信一方面是民主派的選民登記運動有效果,另一方面是建測業界在目前社會氣氛希望有改變。
建制同催谷 泛民非必勝
提倡立會選舉搶奪「35+」議席的港大法律學系副教授戴耀廷直言,對選民數字增幅意外,但坦言此刻難判斷是否對民主派有利,「最大增加係40至60歲之間,呢班選民立場究竟係點?過去可能係較傾向建制,所以係有少少擔心」。至於功能組別方面,戴認為民主派目標爭取界別形勢相對樂觀,其中飲食界、工程界、建測界及體育文化界的選民增長,都足以改寫上屆選舉結果。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多個民主派主攻的功能組別,其選民登記都出現極大增長,包括飲食界、體演文出界、建築測量界和工程界等,部份界別的新登記人數較2016年立法會選舉時民主派與建制的得票差距多,反映未來選舉結果或現變數,民主派可爭取「35+」的機會亦大增。但他強調,催谷選民登記並非民主派獨有,故飲食界中新登記的有黃店亦有可能是藍店,「所以話(泛民立法會過半)機會係大咗,但唔能夠話一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