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離婚通常理解為夫妻感情破裂,但金融市場不時有另一種解讀,可能是「假離婚真套現」。自2017年起,中國股壇最少爆出十宗「天價分手費」,內媒分析或與方便避開監管制度、走資或套現有關。
分手費減低持股比例
「離婚式減持」是以往中國股壇常見財技,股東在上市後三年,持股比例必須在5%以上,不得轉讓。但只要透過「離婚」,持股比例可迅速減至5%以下。一旦持股低於5%,就可能避開監管限制,可靈活减持,甚至隨意减持套現。例如唐德影業2015年上市,股東兼影星趙薇哥哥趙健2017年與妻子離婚,分手費是1,921萬股唐德影業股份,折合約5億元(約5.7億港元),兩人股份持有率均低於5%,最後兩人再減持套現。
內媒《中國證券報》引述業內人士指,A股上市公司部份離婚案,可能是源於減持、套現等需求。就算在2017年5月,證監會發佈「史上最嚴減持新規」,重點對上市公司5%以上股東、控股股東等大股東減持進行限制,仍無阻一些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為了減持套現,而又不觸及5%的紅線,離婚「精準」分割股權,意在減持套現。
根據上市公司文件,袁莉萍擁有加拿大國籍,故難以避免被不少網民質疑是藉今次離婚來走資,「資產變更成加拿大國籍的老婆,合法出境」、「分割完財產後康泰生物肯定還有大動作」。
中國證券報/《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