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本地薑難吸北水 三板塊首當其衝惡法走資 血洗希慎恒生

【投資導航】本地薑難吸北水 三板塊首當其衝
惡法走資 血洗希慎恒生

港版國安法在人大表決通過前,美國先發制人確認香港不再享有自治;但在外資或加速撤退之際,內地資金卻密密掃貨,港股勢進一步換血,中資或完全主導市場。今期〈投資導航〉由「本地薑」地產、金融及公用股三大板塊入手,抽出當中潛在受最大衝擊,及生命力最頑強本地股份,冀助大家趨吉避凶。

由於本地薑向來不是北水杯茶,再加上失特殊地位,本地板塊前景雪上加霜;MSCI香港指數由港版國安法消息證實至上周四累挫6%,相反MSCI中國指數只跌約2%,可見市場資金已率先歸邊。

本地地產股可謂首當其衝,市場憂慮之一是國安法加劇港人移民潮,引發樓市下瀉。美銀美林上周全線下調本地地產股目標價,平均降9%;主要預期在風險溢價擴大下,每股資產淨值折讓會擴闊,並指若板塊折讓幅度達1998年及2008年程度,相當於地產股平均要跌28%。但該行認為,移民潮不一定會引發樓價下滑,主要是四大因素可抵銷影響,包括內地客購買力支撐、移民家庭傾向保留香港物業、香港住宅供應仍緊張及多國收緊移民條件。

國安法下本地地產股如希慎及太古地產當災;圖為銅鑼灣希慎廣場。

恒隆靠攏神州僅跌1%

觀乎近周地產股反應,資金拋售的並非物業銷售佔收入比例高的企業,而是在港固定資產收入比例越高者越捱沽,即收租股最當災。截至上周四止,希慎(014)、領展(823)及太古地產(1972)是大輸家,國安法消息後分別累瀉12%、16%及14%;而領展收租商舖以民生消費為主,租金波動性低,估計實質影響是三股中最少。希慎去年度近40億元收入中,多達92%為商舖及寫字樓租金;太古地產同期142億元收入中,86%來自投資物業,市場除憂慮金融地位失色令租金大跌,還有如此龐大資產一旦減值,必衝擊業績。

至於跑出的地產股,毫不意外是最靠攏神州的恒隆(101),累計只跌約1%;雖然集團去年97%收入為租金,但約一半來自內地物業,自然可屹立在政治正確又中資最惡的股票市場。另一跌幅相對溫和的是恒地(012),累跌半成,集團全年總收入242億元中,57%來自本地物業銷售,不足四成收入來自固定資產或其他業務;但美銀美林提醒,恒地為板塊中香港以外資產佈局相對少的一員,有一定業務風險。

至於本地銀行股的最大風險,在香港會否繼續位列金融中心。目前市場分歧仍大,其一原因為美國收緊內地企業上市,令中概股回流香港,或反而加強香港地區性金融中心地位;但無論如何,銀行股已率先急跌,最大輸家為本地業務為主的恒生(011)及享有人民幣結算特殊角色的中銀香港(2388),兩者分別累跌9%及10%。恒生去年香港營業收入佔比高達96%,中銀去年底止外幣總額中,美元佔60%,人幣佔20%。

長建電能走勢差絕公用股

最後是本地公用股,理論上政治事件對民生打擊最細,始終用水用電不會因國安法有改變,板塊跌勢是跟勢走弱多於基本因素改變。云云公用股中長江基建(1038)及電能實業(006)走勢最差,均累挫約9%,估計主要受累兩面受敵困局,除面對香港走資風險,集團在英國業務亦因企業稅率維持在19%,未如預期般降至17%,導致兩股罕有盈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