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濫食野味再度引起民眾關注。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農業農村部正式公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下稱《目錄》),首次明確33種家養畜禽種類,確立「可食用」畜禽的範圍,但《目錄》不包含狗隻。當局表示,狗的用途現今更多樣化,與人類關係密切。
稱隨時代改變習俗
33種家養畜禽種類中,傳統畜禽佔17種,分別為豬、普通牛、瘤牛、水牛、牦牛、大額牛、綿羊、山羊、馬、驢、駱駝、兔、雞、鴨、鵝、鴿、鵪鶉;特種畜禽16種,分別為梅花鹿、馬鹿、馴鹿、羊駝、火雞、珍珠雞、雉雞、鷓鴣、番鴨、綠頭鴨、鴕鳥、鴯鶓、水貂(非食用)、銀狐(非食用)、北極狐(非食用)、貉(非食用)。
農業部表示,上述畜禽是經人類長期馴化和選育而成的家養動物,具有一定群體規模、主要用於農業生產的品種,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衍,為人類提供肉、蛋、奶、毛皮、纖維等產品,或滿足役用、運動等需要。農業部表示,在公眾諮詢階段,大多數人贊成狗不列入《目錄》,並稱隨時代進步,人們的文明理念和飲食習慣不斷轉變,一些關於狗的傳統習俗也會改變。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