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將至,一群藝術家不曾遺忘,聯手以創作喚醒香港人繼續抗爭的決心:「我們都是最黯淡,卻又最熾熱的微光。有天,我們一定會更趨近光亮。」雖然港版國安法已如黑布籠罩全城,但藝術家相信,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有人就有希望。
記者:陳芷昕
抗爭周年藝術展覽《微光之城》昨日開幕,由「黃色文創圈」主辦,創作人鹿鳴負責策劃。來自本地、馬來西亞、法國和台灣等合共14個創作單位,以版畫、竹編、印章雕刻、蠟燭、鐵雕等多元的藝術形式,展現香港人過去一年經歷的風風雨雨。
有份參展的黃色文創圈發起人鶴齡,今年2月開始籌備展覽。當時身在台灣的她參觀了法國藝術家葛尹風與馬來西亞藝術家李迪權的聯展《棍Gùn》,他們以一系列黑白版畫呈現反送中抗爭場面及警暴行徑。看着這50幅版畫。她驚訝自己竟然對抗爭中的每一個片段都記憶猶新:「每一幅都講得出係咩事,呢個係分紅海、呢個係周梓樂……原來每個畫面都已經入咗骨。」
鶴齡馬上決定要在香港舉辦類似展覽,以作品喚醒香港人抗爭的記憶,也希望藉展出外國藝術家的作品,讓香港人知道國際上仍有很多正在關注香港發展的同路人:「起碼你知道,即使去到咁遠嘅地方,大家都有相同嘅感覺。」
《微光之城》將展出《棍Gùn》中的黑白版畫。李迪權更特別為是次展覽創作一批從未曝光作品。在藝術史上,版畫往往承載着抗爭革命的訊息,也正因如此,李迪權選擇版畫創作,「過去在中國,共產黨用圖說故事,快速地宣傳他們的理念,他們也成功了。現在,我則是用共產黨50年前擅長的方式,再去描述共產黨做了甚麼事」。
設計林鄭及示威者蠟燭
本地藝術家也不遑多讓,包括有曾將催淚彈殼融入作品的香港藝術家盧樂謙,為關注情緒健康的「創傷同學會」插畫的插畫家含蓄,及以林鄭月娥和示威者等造型設計蠟燭的創作人Catrina Cheng和Kilio Sin等。
國歌法、國安法如海嘯淹沒自由香港。面對無盡黑暗,鶴齡曾想過藝術展覽有何用,但她和一眾藝術家仍然希望能成為照亮城市的那點微光:「每個人都可以去做嗰點光,就算點黑,都唔會令嗰點光消失。」火光終將燎原,在黑暗中破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