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參考患者主觀感受 - 李德誠

開心見誠:參考患者主觀感受 - 李德誠

「呢排我返完工之後覺得好攰,一定要瞓番一個鐘先得,醫生,怕唔怕呢?」

C患有抑鬱症,病發時會覺得無心機、無精神、無信心,甚麼都不想做,很吃力才能完成日間的工作,不願見人,平常的烹飪興趣也會完全消失。所以當病發時,C感到非常痛苦。不過,C可能因為體質的關係,一旦服藥的份量過多,又會變得過於興奮,會不停煮東西,不停打掃屋企,晚上睡四個小時,又起來不停「搞呢樣搞嗰樣」。

所以,最近這次病發,醫生開藥也特別小心。另一方面,C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希望返工時可以精神奕奕,各樣事情做得最好。因此,當C告訴醫生返工還是不夠精神,醫生也不肯定是她工作太辛苦,還是她的抑鬱症沒有完全受控。但除了返工的問題外,這幾個月,C也投訴,無論如何也提不起興趣煮東西,也沒有精神上從前熱愛的興趣班,所以C覺得自己還未能回復到正常的模樣。

醫生眼見C雖然工作沒有大問題,但確實有好幾方面似乎還未完全康復,令她沒辦法好好享受放工後的生活,所以最後決定讓C試一試,再加一點藥,但加的藥份控制到最低,也提醒C,一旦有過度興奮的情況,要盡早告知醫生。

這次覆診,C告訴醫生放工時「散哂」,醫生非常擔心。然而,聽了C解析後,原來只不過C是因為精神好,所以上班特別起勁,而公司又不讓員工中途休息,所以才會下班後整個人「散哂」。除此以外,並沒有過度興奮的迹象,反而C可以做回自己喜歡的事情,除了可以煮飯外,也會設計一些創意菜色,又恢復參加之前的興趣班,精神集中較以前好,而且也多了見家人和朋友,雖然藥只加了一點點,但確實起了作用,C很開心自己終於回復正常一樣。

醫生治病落藥,當然要很小心控制藥份,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不過,情緒病的不適只有患者自己才能感受到,所以,在安全的情況下,多參考患者的主觀感覺,有時可能會有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http://fb.me/1486drlee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