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54億僅夠喘息 盛智文都冇計 海洋公園點搞都死?

【港情講趣】54億僅夠喘息 盛智文都冇計 海洋公園點搞都死?

【港情講趣】
擁有43年歷史的海洋公園,面臨結業破產危機,各界熱烈地討論着應否通過54億拯救方案。管理團隊大打溫情牌,提出動物安置問題,強調集體回憶。有人希望保留,有人嫌棄它已經變質。記者走訪海洋公園前主席盛智文,以及文化保育旅遊學者陳永浩博士,探討香港還是否需要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前主席盛智文

問到如果有一天海洋公園倒閉,盛智文反應很大:「不要!我做了主席這麼多年,從來都沒有想過海洋公園會處於面臨倒閉的情況。如果要以三個字去形容,那會是『哭哭哭』。我希望它不會關門,這對香港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悲劇。正如英女皇對英國來說非常特殊,海洋公園對香港也非常特殊。」討論到海洋公園倒閉了的問題,例如動物的安置,盛智文表示:「管理層估計倒閉要花100億,但我估計需要更多,難道打算殺了那些動物嗎?這會是一個真正的噩夢,我不會想成為要解決這個問題的人。」

城市研究及文化保育旅遊學者、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陳永浩博士就覺得,這只是動物保護團體擔心的問題,對園方和政府而言不會是最大的憂慮,他說:「我用一個非常之不人道,商業的想法去看,粗略估計海洋公園的動物也算保養得宜,算是有價有市的。在內地一定有很多野生動物園,可以接收他們。不過機動遊戲便會成為不值錢的爛銅爛鐵,在日本,連以噸數計賣出去也不會做,就這樣棄置了,所以便出現了那些廢棄樂園。但我相信海洋公園不會變成廢墟,應該很快會重建成為地產項目。」

變buddhaland? 香港已有大佛

盛智文對海洋公園存在深厚感情,他落足牙力拯救,但是否值得為集體回憶而付出54億?陳永浩表示:「問心,要說到那種割捨的心態,當然有總比沒有好。有時候有些調查也挺可笑,會問你有多久沒到過海洋公園,就會發現原來真是回憶來的,可能是5年10年,我上一次到海洋公園都已經是10年前了。如果是用一個緬懷的方式,死人當活人醫的方式,我便覺得完全錯誤。香港人最介意的,其實是拿錢出來是為了填氹,若管理層辦事得力,有新的構思新的玩樂設施,會讓香港人想再到海洋公園玩才有意思。真正的保育要有一個生存的能力,不只是為了緬懷,這方面盛智文做得很出色。」

盛智文也認為54億撥款方案「只是給管理層一個喘息的機會」,若給予這次機會後,樂園都不能組織到一隊有經驗的管理團隊,那就真的需要把公園倒閉了。他說:「現在的年輕人跟以往不同,他們的娛樂是望着一部智能手機,甚至乎兩歲也是望着一部智能手機。加入科技元素,我相信能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對於如何拯救海洋公園,網民亦交出了不少瘋狂建議,請盛智文評價一下。

記者首先拿出了香港釋迦牟尼樂園buddhaland樂園草圖,盛智文呆了十數秒,然後說:「我只可以說無言。這個我不敢認同,因為我們在大嶼山已有一個大佛,這是一個複製品,如果你問我,我直接去天壇大佛算了。」那麼早前傳言被政府拒絕了的「Ocean Park × Pokemon GO」呢?盛智文說這類似他想像的新點子,但他略嫌Pokemon GO有點過時,「當這熱潮散去,他們就會找另外一個遊戲。」

最後便是網民推選,刺中本地人內心的「抗爭紀念公園」。對此盛智文有以下意見:「海洋公園不應被政治化,海洋公園是屬於每一個人的,這是政治不應該介入的時候。」他表示聽到很多人說,海洋公園感覺就像只為內地客而設,他覺得有點痛心,他說:「當我還在海洋公園時,我們迎合本地人口味,以本地人優先。老實說大家都想去本地人去的地方,如果香港少了遊客,香港會死。」他表示明白有些年輕人抗爭,不想有內地人,但作為生意人,盛智文強調只會把生意面向所有人,盡量爭取最大利益。「我不在意那個人是白色、黑色或是中國人,黃色或是藍色的政治立場,我尊重每一個人。我知道很多人堅持發展黃色經濟圈,認為這件事很重要,但這件事在世界上未曾出現過,這是一個我認為不能夠生存的發明。」

建純港人樂園 如搞獨立

形容自己是泛黃的陳永浩笑說:「如果這個時刻,你說想建一個純為香港人而設的海洋公園,可能會給國安法拉了,你這樣是在搞獨立!」他認為很難做到完全不給內地人進場,但至少要讓香港人覺得,園方的決定都有顧及本地人。他說:「例如票務安排、入場時間安排,主題活動會不會是香港人特別喜愛的呢?例如好像哈囉喂一樣,我相信大部份的客人也是本地人,讓本地人認為這是為他們而設。」這不是要說香港獨立,但香港要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只着重遊客口味,沒有了自己,便不用來港了,去上海就得了。」他強調香港土地貴,樂園很難跟政府完全脫離,只要去玩的時候,有一份香港情懷,愛香港便可以了。他認為:「700萬至800萬人口,是否不能容納兩個主題樂園呢?我認為應該是可以的。去玩樂要分得太辛苦,也是很可憐的!」

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陳永浩博士

若海洋公園倒閉,盛智文以「哭哭哭」三個字表達心情。

記者:鄭汝翹、黃曉楓
攝影:伍慶泉、周芝瑩、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