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已開始敦促聯儲局採取負利率,長期低息環境有利資金流入實物資產作保值用途。以下筆者會從按揭息口走勢及住宅供應格局,分析香港樓價疫市回穩的原因:
全球疫情影響下,聯儲局大幅減息半厘,再重推量寬及無限QE,令全球資金「水浸」。於聯滙制度下,港美之間有息差(其實就是一個月港息HIBOR高於美息LIBOR的差距),資金將持續流入本港賺取無風險息差,也是早一個月港滙強勢的主因。
但中國有意於5月28日推行國安法,令港息回落趨勢扭轉。市場對社會擾亂憂慮加劇,國際評估香港局勢的不確定亦增加,導致近日港滙再度轉弱,一個月港息(HIBOR RATE)曾急升至一厘。筆者相信這是一個短期的恐慌情緒升溫所致,市場套無風險息差的行為仍然會持續,一個月港息未來仍有下跌的空間,有利樓價繼續回穩。當然仍要觀察美國本周就中國在香港立國安法,會作出甚麼樣的強力回應及經濟制裁。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報告稱,私樓供應的懸崖已經來臨,下調未來五年的落成量14%至每年1.6萬伙。受疫情嚴重打擊,今年以來香港樓市施工量驟減,運輸及房屋局公佈,今年首季私宅施工量為900伙,比去年第四季的4,000伙,按季大跌77.5%。同時,對比去年同期的2,300伙,亦勁減超過六成,有關數據更為2017年第三季800伙以來最低。筆者相信未來私樓實際落成量將會更少,未來五年私樓平均落成量可能只得1.2萬伙,以每年住宅剛需約5萬伙計(結婚數字),住宅仍然是供不應求。
過去十年,證明置業有相當風險,不置業也可以是很大風險(自住成本不斷上升)。筆者只想盡可能說出事實,不是鼓勵人即時去置業或認為樓價只會升不會跌。置業與否,各位請量力而為。
小子
http://fb.com/kidsinvesthk
本欄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