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香港人對香港的前途感到困惑,到底是留還是走;31年後的6月,歷史再次重現,那盤旋在維港上的午夜夢魘,壓在每個人的頭頂。這次梁振英沒有「深切哀悼」和「痛心疾首」,而是在搖旗吶喊。
某些極建制網民的論點令我啼笑皆非,他們指香港回歸中國後,樓價和經濟節節上升,今次立「港版國安法」也將一樣,對香港有益無害。
如果在香港凡事都只用樓價、經濟作對錯標準,企圖用經濟數據來引證「港版國安法」是否值得支持,本質上已是風馬牛不相及。但這反智論調的背後,反映了一個典型香港人的「道德聖經」,就是港樓。多年前曹仁超所說「不要讓500呎綁住你的青春」,惟現實是不止年輕人,而是大部份成年人,都被500呎綁住了一生人的夢。
樓的本質是甚麼?是大家的容身之所,當你不在人世,那一刻它再不屬於你。我作為物業投資者,也不是如此清高,我當然關心樓價,但它並非我身為人而存在的目的,頂多是一個過程,一種手段,不應該將它看得很重。
樓價與自由 哪樣重要?
若你問我人生的目的為何,我不能為此命題下斷言。只是我一路走來,看過太多人終其一生被那500呎綁架,每天為500呎營營役役,並無甚麼經歷、享受、探險、快樂,就撒手人寰,那是最可悲的人生。香港的食物鏈頂層常常告訴你搵錢最重要,年輕人怎樣儲首期,去少幾次日本為買樓,這些陳腔濫調也是一種精神綁架。
執筆之時,賭王98歲高齡逝世,終結其傳奇人生。自那一刻起,他累積的千億遺產,已與他無關;這或許是最好的時機來告訴各位讀者,如果人生的意義只是單純為了數字和物質,那麼生命實在太廉價。畢竟香港人的夢不應只是港樓如此膚淺。
從今天起,請不要輕易相信食物鏈頂層的話,也不要盲目崇拜權威,多反思一下每個說話的人的立場;香港真正重要的資產就只有一項,就是言論自由,當我們無法再自由說話,那麼香港的精神和靈魂,將不再珍貴。
藍友斑
http://fb.com/bernardlamhongkong/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