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台海危機,是令北京大力推動解放軍海軍強軍現代化觸發點。當時台灣將舉行首次總統直選,北京以武嚇圖阻被指搞台獨的李登輝連任,接連在台海射導彈和軍演,但美國派「獨立號」和「尼米茲號」到台海示警,北京就被兩組航空母艦打擊群震懾,導彈試射草草收場,李登輝順利連任。
解放軍海軍當日的軍艦過時,只能作近岸防衞,無力抗衡美軍航母壓境。中國和西方海軍軍官認為這次受辱是個轉捩點,中國不久就從俄羅斯訂購兩艘驅逐艦,配備可對付美軍航母軍艦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之後再訂購另外兩艘。
全速製造軍艦
中國各地的造船廠亦全速開動,有統計指2015至17年產出軍艦總排水量近40萬噸,是美國同期的兩倍,而且其建造的055型巡洋艦和052D型導彈驅逐艦等,都可媲美任何一艘現代軍艦。
美軍軍艦近年雖然仍經常穿越台灣海峽,去年至少有九次,今年迄今至少六次,但每次最多兩艘,而且都不是航母,明顯對中國海軍和沿岸導彈群的火力有所忌憚。對上一次航母打擊群大搖大擺穿越台海,已經是2007年的事,當時「小鷹號」想在香港泊岸被中方拒絕,故穿越台海抗議。多名退休美軍軍官指,五角大樓近年亦避免派航母到朝鮮半島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黃海。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霍爾姆斯(James Holmes)說:「我們太長時間都以為中國很易對付,任由他們展開海軍軍事競賽,自己卻在磨蹭。」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