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和1974年,台灣先後兩次從南非各進口50噸的鈾礦,由於數量龐大,引起美國懷疑。
1976年底,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原子能總署派人突擊檢查中山科學研究院,發現核燃料棒數量短缺,還意外發現台灣秘密建造可以提煉鈽239的一間熱反應室。儘管多年來蔣氏父子始終否認,但此次證據確鑿。美國於是透過政治、經貿和外交施壓。1978年,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所的熱反應室被迫關閉。
1978年9月15蔣經國日記記載:「近來美國竟阻止我發展已有成就之雷射研究,思之再三衡量輕重,決定忍痛接受美方之強求。國內外處境如此艱困,不得不以忍辱負重和委曲求全的負責精神以處之。」
日記所稱的「雷射研究」應當就是指核能研究,此前在9月9日美國大使求見蔣經國,要求停止核能之研究發展,兩人談話過程在9月19日記記載如下:「此事本已無理蠻橫,而該大使又是拖泥帶水說個不停,使我氣憤之情無法壓制,不耐之意形之於外,並責美方自欺欺人,匆匆結束談話,雙方不歡而散。」
遷怒日本訪客及部屬
蔣與美國大使談得不歡而散,日記中說「此種情形之出現,乃是將近卅年來和美方談判以來的第一次。」不僅如此,9月11日他接見日本議員訪問團,惱怒的情緒仍沒有消散,日記中記載:「看見這些人就深感厭惡,但在談話中盡力自我壓制,以顧『大體』。但是由於氣憤在心,遂指日本根本是在推動落井下石的小人政治,恐怕發大火所以草草結束說話。」
9月11的日記還記載他為了不滿警衞方面之種種措施,一早在辦公室痛罵侍衞長,「怒氣之盛為數十年來所少有,事後思之,甚為後悔,因有失統帥之尊嚴也。」可見他對發展核武之事有多重視,被美方阻撓讓他氣憤萬分,甚至遷怒於日本客人及自己的部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