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文憑試歷史科的試題資料容易誤導考生,並引用神戶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王柯著作《亦師亦友亦敵︰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關係》指,「日本政府當時想到的是通過接受清國人留學,培植一個親日的中國社會精英層而已」,批評題目中關於日本讓清國留學生赴日的資料,並非確切的「利」,而若以此見「弊」,則太艱深。
「中國思想家學建設國家方法」
教育局長楊潤雄指1900至1945年間日本對中國只有弊,並無討論空間。據當局引用的《亦》網上簡介,「日本對華侵略曾經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許多中國人至今仍視日本為『中華民族』不共戴天的仇敵。然而,王柯教授在本書中以宏觀視野,觀察到一幅遠比這複雜的圖景:對近代中國來說,日本事實上扮演了亦師、亦友、亦敵的三重角色」,「近代中國的思想家們,通過日本學習到建設國家的方法,就是民族主義……」
立法會議員陳志全質問教育局何以引用該書,要求解釋「亦友亦敵」有否討論空間。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兩度避答,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亦追問,惟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碧華解釋引文純粹是顯示試題太深入。
■記者曾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