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增撥軍費 長程反艦導彈克制敵人

美國增撥軍費 
長程反艦導彈克制敵人

中美近日就武漢肺炎舌劍唇槍,令人憂慮會觸發熱戰。有報告指,中國軍力近年突飛猛進,到2030年可憑其強大的導彈系統於潛在主戰場太平洋擊敗美軍,牢牢控制東亞地區。美軍為保持過往的海戰優勢,已構想出新型作戰模式和增配長程導彈等方針,從多方面反制解放軍。

增小型艦隻作戰

中國未受制於美俄的《中程導彈條約》,建設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以及不論射程和數量都有壓倒性優勢的陸基導彈系統,形成「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令美軍及其盟友的艦隻在區內舉步維艱。英媒早前引述美國國防部即將提交國會的《2020年中國軍力報告》報道,美國推算若2030年中美於太平洋爆發戰事,美軍將會戰敗,並難以阻止中共「武統」台灣,在關島的基地亦受中國的導彈威脅。

美國其實早已意識到西太平洋地區的軍力平衡將被打破,除了提出「印太戰略」圍堵中國,近期又表示會將部份以往在中東的軍力調到東亞地區。在退出《中導條約》後,特朗普政府又計劃增加在亞太地區部署長程陸基巡航導彈和加快生產多種條約禁止的武器。

對於要突破中國的拒止區,克服中方導彈的射程優勢,美軍亦調整過去的作戰模式,其中一項是「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希望迅速在太平洋島嶼之間進行突襲和撤離。

為配合這模式,海軍陸戰隊計劃徹底轉型,2023年起配備射程達1,600公里的陸基「戰斧巡航導彈」,作為攻擊岸上目標的武器,並以近期成功試射的新型「海軍打擊導彈」陸基短程導彈對付海上艦隻,計劃戰時在由日本延伸至婆羅洲、包圍中國的「第一島鏈」上部署,協助海軍奪取制海權。海軍陸戰隊已要求增撥1.25億美元(9.75億港元)購買48枚「戰斧巡航導彈」,2022年又會訂購36枚「海軍打擊導彈」,以建立可攻擊陸上或海上移動目標的系統。

不過,第一島鏈上的海軍陸戰隊或很容易受解放軍攻擊,近年立場親華的菲律賓又可能成為戰術缺口。為防地緣圍堵策略失敗,美軍計劃將海軍的作戰模式由過去大型艦群作戰走向「分散式海上作戰」,一方面增加小型艦隻的比例加強機動性,另一方面增加戰機的海上打擊能力支援海軍。

B-1添長距火力

美國空戰未來最大期望,可謂能搭配長程導彈的B-21突襲者戰略轟炸機有望數年內量產。此外,B-1轟炸機和「超級大黃蜂」戰機能提早裝備最新的「長程反艦導彈」,這款導彈射程800公里,能配備重450公斤彈頭,可半自動追蹤目標,預料2025年前有逾400枚投役。國防部來年又計劃為增購400枚搭配在戰機長程陸上攻擊型導彈,重建西太平洋的長距離火力。曾任澳洲國防官員的華盛頓「戰略與預計評估中心」研究員巴貝奇認為美軍經一系列擴軍行動後將強勢回歸,令解放軍到2024或2025年顯得過時。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