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有「小世界盃」美譽的意甲,在90年代絕對吸引不少球迷注視,雖然近年意甲在歐洲球壇競爭力不算太強,不過自有球會相繼簽入不少頂級球星,如基斯坦奴朗拿度(C朗)、伊巴謙莫域及盧卡古等後,令意甲開始贏回不少注視和曝光率,可惜聯賽水平仍不及英超和西甲。只不過每當談及到奇怪球衣號碼時,就絕對不能不提意甲。
文:王杰
過去球衣號碼一直用作識別球員在場上的地位,主要以1至11號區分。眾所周知,1號通常是門將,9號就多是前鋒。不過隨時間過去,有部份球員擁有自己偏好的號碼,因此演變成主力球員不一定是1至11號的現象,以荷蘭傳奇告魯夫作例子,他踢阿積士及荷蘭都身穿14號。現在西甲仍規定1隊球員的號碼不能大於25號,守門員亦規定只可穿1、13或25號。但由於意甲不像其他聯賽對一線隊號碼有限制,所以球員可天馬行空,穿上獨一無二的號碼。
二線兵奇怪號碼求出位
2016年,荷蘭中場約拿芬迪根斯文被拿玻里外借至基爾禾時,當時由於他是在最後一刻加盟,因此預計不會引起太多人注意,但是這位荷蘭中場卻手持1號球衣亮相,出位程度令人佩服。正當迪根斯文打破大家舊有思想,顯示1號並非只可以由門將穿着時,曾以租借身份短暫效力阿仙奴的意大利門將維維安奴,同樣改變了球迷的想法。只因維維安奴在14/15加盟森多利亞時,司職門將的他居然選擇穿2號。不過有指維維安奴作此選擇有自己的理由,當時除了2號外,球會只有12號予自己選擇,而維維安奴表示自己不喜歡數值太大的號碼,所以最終選擇了穿2號。
森莫蘭奴1+8玩味濃
除以上兩名球員,過去有不少球員也會選擇一些沒人會穿着的號碼,而且以自己出生年份作球衣號碼。當「細哨」朗拿甸奴在08年加盟AC米蘭時,當時10號已在施多夫身上,因此細哨以出生年份1980年作參考,穿上了80號;同樣曾為米蘭效力的法米尼及艾沙拉維,亦參考細哨的做法,選擇了自己出生年份的84及92號。效力米蘭時期的「大哨」朗拿度亦曾身穿99號,不過原因是當時9號屬恩沙基,所以大哨退而求其次下,只可選擇有2個9號的99號。
至於智利名將森莫蘭奴效力國際米蘭時一直穿9號球衣,後來朗拿度加盟加上他跟贊助商的合約訂明必需穿9號,故此森莫蘭奴便改穿18號球衣。然而當時球會特別於其號碼補上加號,即「1+8」,以表達對其9號射手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