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訪】長輩話:「有仔趁嫰生。」但世道亂,當此時勢結婚生仔,確實要莫大勇氣,未能當機立斷又驚「蘇州過後無艇搭」,近年越趨普及的雪卵技術,成為女性趁青春「留種」的出路。雪卵與銀行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共通點都是風險管理及講求投資回報,在不明朗前景下另闢一片天。
記者:劉美儀
炒房出身轉型財富管理、幾年前涉足輔助生育等直接投資的資深銀行家劉卓衡(Philip)認為,世界不穩與雪卵需求增長有互動關係,「尤其近年香港發生好多事」;疫情會過去,road block(堵路)亦會過去,「但係一個不明確前景(包括經濟、工作、時局不穩),都會影響人嘅心理……不穩定性係會增加好多呢方面(雪卵)嘅考慮」。
港手術費8萬 貯存月收千元
現代人相愛很難,各有各期望,離離合合成常態。劉分析,「好多職業女性,唔想咁早生,亦未必搵到適合嘅partner(伴侶)」;又或者經過大手術,影響將來排卵,種種原因「會令越來越多女士做凍卵服務」。
雪卵是輔助生育一種,女性35歲或以前卵子狀態最佳,手術牽涉醫療周期不長,費用亦非天文數字;劉指本地診所手術費約七至八萬元,之後冷凍卵子每月貯存費約1,000元(首半年免費),預期未來雪卵需求增速,會較人工受孕更快,按年計「相信會有十幾個巴仙增長」。
61歲的Philip已有一女兒,若時光倒流,會否鼓勵身邊伴侶一試?他笑說「咁都早好多年(前嘅事)」,當時技術亦未如今日普及;但對當下年輕一族,他會進言如未能當機立斷,最好買個保障,「如果我係後生嘅couple,都會作呢個考慮,會鼓勵佢哋去考慮呢個選擇……個選擇係隨住年齡(增加)會冇咗嘅」。
盤房出身的劉卓衡,擁有35年金融界經驗。1987年入花旗任高級交易員,跟隨炒房界一代宗師黃逸思學盤房炒技;2008年到瑞銀轉戰財富管理,三年前加盟由「紅籌之父」梁伯韜前副手高寶明,當時掌舵的茂宸集團(273)從事私募基金,涉足醫療、雪卵及人工受孕等直接投資,「發現呢行前景唔錯」。
去年底離開茂宸,劉未言休,上月初加入耀之國際資產管理公司任執行合夥人,涉足股債及私募基金,日後或再參與雪卵投資。經過多次金融風暴,不少資深Banker早已退場,很少像劉不斷轉型打拼,「我鍾意改變」;炒房生涯雖然刺激,但已投身逾十年,繼續做「開始有啲厭」。
劉卓衡職場上屢求變
他相信職場上不斷求變,亦是性格使然,喜歡跳出舒適區,「你要做新嘅嘢其實係需要勇氣,或者儍儍哋先會咁做」。
新冠病毒肆虐,涉足過醫療生育等直接投資的劉,亦獲得另一啟發:珍惜眼前人;他早前獲駐紮歐洲、協助收購整合幾間歐資行的就職機會,但最後選擇留守香港,「疫情之後覺得親人更重要」。
或許就像現代女性,面對職業、婚姻及亂世中種種壓力,生與唔生的抉擇,既要考慮溫情亦要勇氣超越框框。有得揀,始終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