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尋味】先切片+理想溫度70℃ 達人教煮咖喱磚

【追源尋味】先切片+理想溫度70℃ 達人教煮咖喱磚

【追源尋味】
有調查顯示日本人每年吃掉約100億碟咖喱飯,比拉麵的60億碗還要多,即是每人一年吃約73次咖喱,每星期一次以上。咖喱飯多年來蟬聯日本小學生最愛食物第一位,很多縣市都有自己特色的咖喱,例如北海道的湯咖喱、九州的燒咖喱和琦玉的番茄咖喱。不同的咖喱副產品,例如咖喱麵包和咖喱餃子亦廣受歡迎。

咖喱在日本出現時,正值明治維新,飲食上也仿效西方,日式咖喱比印度或其他地方的咖喱來得稠,是因為參考了法國料理醬汁牛油炒麵糊(roux)的做法,在醬汁中加入麵粉。而日式咖喱必備的「三大神器」——紅蘿蔔、洋葱和薯仔,亦是當時由外國新引進的蔬菜,加入咖喱中,希望讓更多日本人接受,所以日式咖喱又稱歐風咖喱。

一条Monko是日本知名的咖喱KOL。

除了主持烹飪節目和寫烹飪書,Monko更推出了自家即食咖喱。互聯網

加蘋果和蜂蜜 小朋友最愛

1950年,第一次出現了形狀像朱古力的咖喱磚。二戰後,日本忙於重建,飲食着重方便快捷,因此咖喱磚大受歡迎。1963年有食品公司在咖喱磚中加入蘋果和蜂蜜,甜而不辣的咖喱廣受小朋友歡迎。由於營養豐富,咖喱亦常被用作學校餐:1982年日本全國學校營養師協會將1月22日定為咖喱之日,全國學校都在這天吃咖喱午餐。

咖喱磚容易處理,但要煮得好吃都有些小技巧。擁自家即食咖喱品牌的咖喱達人一条Monko教路:

1)先炒香切成一口大小的洋葱,再加入咖喱及其他材料,可令甜味更突出;

2)醃肉時,可加入有魔法調味料之稱的「鹽麴」醃過夜,可令肉質更滑;

3)同時使用多於一款咖喱磚,調配自己喜歡的口味。一条愛以強調香料香味的咖喱磚配搭另一種「大人向」、有濃郁牛肉味的咖喱磚;

4)咖喱磚切成一片片會溶化得快和平均一點;

5)加入咖喱磚時一定要熄火,邊放邊攪拌,溶化咖喱磚的最理想溫度為約攝氏70度。

一条表示,大家可按個人喜好加入少許番茄茸,酸酸的就更醒胃;喜歡更辣的,就可以另外加咖喱粉。日式咖喱料理常常見到醃菜「福神漬」,用以豐富味道及增加食慾。福神漬以醬油、砂糖和味醂醃製,含有白蘿蔔、茄子、青瓜、蓮藕、紫蘇等共七種蔬菜,所以取名自「七福神」。傳說是有一輛郵輪,誤打誤撞以福神漬充當頭等客人的咖喱配菜,之後廣受好評,做法就沿用至此。

日式咖喱的擺盤也有講究的,飯會放左邊,咖喱在右,福神漬就放在上方。快照着達人的貼士自己煮,不用飛日本也可以吃到正宗的日式咖喱。

一条Monko建議大家可混合不同口味的咖喱磚,調出自己的獨有口味。

咖喱磚要切成一片片,整鍋咖喱味道才平均。

鹽麴對日本人而言是萬能調味料,也比食鹽健康。互聯網

加入咖喱磚時,切記要先熄火。

記者:蘇芷瑜
攝影:洪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