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公園與南區合作發展 南區區議員、前滙豐環球市場大中華經濟師 - 林浩波

期待公園與南區合作發展 
南區區議員、前滙豐環球市場大中華經濟師 - 林浩波

政府計劃設立跨部門專責小組,於2020年底前為海洋公園找到嶄新的營業模式和全新的商業定位。對於海洋公園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有以下的建議,可供專責小組參考。

首先要留意的是,海洋公園與迪士尼樂園的市場之爭。儘管當年海洋公園管理層投放了許多資源於分隔與迪士尼樂園的市場定位,但無法找到市場劃分策略,前主席盛智文更決定開展全新發展計劃(MRP),在園內增加許多機動遊戲和景點,但隨之而來的是高昂的經營和折舊成本,並於近年大大影響公園經營盈餘。由於兩個樂園沒有明顯的定位劃分,導致出現市場蠶食情況,當中國旅客訪港人數下降時,亦為雙方帶來惡性競爭。旅遊發展局的報告顯示,對於海外的長途旅客(來自歐洲、美國及澳洲)而言,海洋公園的吸引力往往比迪士尼為低,他們亦比較傾向到一些富有香港本土文化和味道的景點,例如太平山頂、旺角女人街、廟街和赤柱等。我們認為海洋公園在將來轉型和開拓更多客源前,必須了解這些重要的因素。

近年亞洲區內旅遊發展日漸成熟,許多設有機動遊戲的主題公園亦在區內逐漸落成。海洋公園不單止需要面對香港境內的競爭,更要與附近地區的後起之秀並驅爭先。因此,海洋公園最需要面對問題是如何改變現在的定位,與鄰近地區的競爭者有別樹一格的特點,才能吸引更多遊客。現時,深圳海洋世界除了設有水族館,更有不同主題的表演和水上樂園供遊客玩樂。如海洋公園希望在區內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持續地改善現行的經營模式和未來的市場定位。雖然海洋公園提交予財委會的文件列明公園會在未來「脫離傳統主題公園的模式」,但此說法對大眾來說仍是非常抽象和籠統的。管理層應提供更具體的提議,例如,公園除了推廣海洋生態的教育和保育外,亦可在園內增添富香港特色和文化的景點,吸引更多國外遊客。

海洋公園的另一個問題是跨境旅遊一直無法與南區的居民分享經濟成果,而新的計劃需要公園與南區的發展共同合作。我認為這為南區的發展邁出了正確的一步,而公園與區內合作的細節會為能否產生協同效應奠定基礎。近日,南區區議會提出一個以地區為主導的經濟發展計劃的議案,當中包括重新發展香港仔避風塘計劃。這項議案或許可與海洋公園未來的發展產生乘數效應,為區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經濟活動。如合作項目包括一些知名的本地旅遊景點,更可為公園形象增加本土特色,吸引本地、鄰近區域或國外高增值力遊客,並可讓公園成為一個能代表香港的標誌性景點。如計劃能成功推行,主動地與南區居民攜手發展當區的經濟,與他們分享隨着公園轉型而來的經濟成果,更可一改居民先前對公園只為社區帶來負面壓力的印象。

管理層需為錯判負全盤責任

我們研究了位於英國倫敦和澳洲悉尼的動物園,他們的定位和功能亦與海洋公園新的定位相近,同是為了推廣生態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他們每年亦需要政府資助才能保持收支平衡。因此,參照國外的例子可見,以教育和保育工作為中心的經營模式是無法單靠經營收入而生存的。我們認為更改現時的《海洋公園條例》有助於公園的收入結構重整,並提供具可持續發展的收入來源。

綜合上述觀點,立法會為海洋公園批出如此龐大的撥款可能會出現道德風險的問題,因此我們仍要小心的處理和監察。現在的管理層需要為他們的錯判負上全盤責任,此次撥款除了浪費納稅人的金錢,日後公園轉型亦將需要政府的資助。因此,管理層應作出改組,按照商業化的精英制度換上更有能力的人士,將公司帶出現時的困境並進行日後的發展。
林浩波
南區區議員、前滙豐環球市場大中華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