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的另一個名字,可能是game changer。
繼Twitter CEO Jack Dorsey宣佈,除了必須真身到辦公室上班的人,其他員工可以"work from home permanently"。是永久WFH。很多科技公司如FB、Amazon、微軟等,都對WFH持更寬鬆的延長態度,MasterCard亦宣佈員工可以在家工作直至「情況許可」。
現今的科技,容許更多工作可以電子化而無損效率,單是bandwidth,由03年沙士到2020年武漢肺炎有5G傍身,速率和隨身軟硬件已經換了人間九次。
但餐飲業呢?如何存活是個大挑戰。
封城限聚,沒有cashflow,有餐廳選擇出賣藏酒。加州的米芝蓮三星Manresa,率先以出售餐廳的尊貴酒藏,套現給員工出糧。遊戲改變,考的是應變、求變。
難得的珍釀,動輒市價港幣萬元的貨色如Keller G-Max Riesling Trocken,6折賣給熟客,刻意割喉,望客人聞風而至。「瘟疫價」三個字感染力無人能免疫,結果策略大成功,單是首一星期,已賣出$4萬美金的葡萄酒。
對餐廳而言,這些酒將來未必能夠買回,但疫情下保住現在,保住員工比什麼都重要。處逆境而不喪志,中強矢而能怒飛,就是希望。
也有些餐廳把酒交到拍賣行,全美很多高級餐廳,都在借酒套現,令餐廳在不營業的情況下還有收入。
更多餐廳,如今積極把葡萄酒加進外賣餐單中,自取的、送貨的,餐單組合配上葡萄酒,令銷售額加大。美國多個州份如紐約、德州、加州都放寬法例,讓只有「現場」賣酒酒牌的商戶,可以暫時在外賣食物時同時銷售酒精。
應變之下,"to-go food and wine menus"成了生意停擺的疫苗,侍酒師花盡心思為外賣組合配酒,酒藏深厚的餐廳使出渾身解數。你以為經濟患病,人們捨不得花錢?錯了,不少人一擲千金買一瓶酒。可能因為閉關令金錢無處可花,可能因為更覺人生無常反正如逝去飛花,可能因為今朝有酒先喝個亂墜天花,那便解劍沽酒也是豪邁!
科技,為絕境提供更多可能性。藏酒量豐的餐廳,決定分身出一個online wine shop,零售出擊。非牟利網站Somm.ai,本來是個集合全美不同餐廳酒單的平台,令酒單searchable及accessible,原是為了讓客人可以"drink better wine when they are at a restaurant",現在順應時勢推出Shop.Somm.ai,讓餐廳不必自己搞平台便可以賣酒。他們只要把酒單的PDF上載到網站,自訂折扣價及利潤深度,一間餐廳不消20秒便可變成葡萄酒網店。迄今透過它賣出的最貴一瓶,是Georges Roumier Chambolle-Musigny Les Amoureuses 2004,盛惠US$1,065。
餐廳分身Wine shop正是一個game changer。把酒價降至零售水平,再推出多款高、中、低價的組合,3、4瓶、6瓶,綑綁發售,是一盤生意。
科技,更讓世上多了一樣叫"virtual tasting"的事,全球賣酒的,不論是酒莊、酒商或是餐廳都在做。莊主、酒商,利用IG、FB live,現身和飲家虛擬試酒談酒,即時互動。
有名侍酒師索性用Zoom推出每周一次的"virtual cocktail party",舉行wine & cheese pairing tasting。80個名額,兩日售罄,每張$105美金的「票」,包3瓶酒,兩款來自葡萄酒出產國的芝士,由no-contact delivery送到府上,還可和侍酒師視像品酒,有課金才有得參加。
非常時期,何妨破格地Brie de Meaux配紅酒,Cantal配白酒,最緊要好玩。有餐廳老闆兼侍酒師說,這些virtual tasting的成功,她不覺得和她的吸引力或學問知識有任何關係,"I think people are really looking to connect in some way right now"。
光顧餐廳,來三瓶半枝裝葡萄酒、三款芝士、一個凍肉拼盤,兼玩virtual tasting,不為什麼,為了可以與不同地方的朋友一起喝酒,"Social Distance Wine Tasting",是一種socializing,在疫情下頑強生還。
幾個星期前,這些餐廳、侍酒師都沒想過自己會變網店、玩視像試酒。但既然世界變了,你,也可以做一個game changer。
IG: budmingbudming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