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GDP目標 強調六穩六保

不提GDP目標 強調六穩六保

中國今年首季經濟錄得6.8%的負增長,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也沒有提出經濟增速的量化指標,但強調要做好「六穩」(就業、金融、外貿、外資、投資、預期)和「六保」(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市場主體、糧食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基層運轉)。他解釋,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中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

優先穩就業保民生

李克強表示,今年因應疫情對經濟工作預期目標作了適當調整,強調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具體目標包括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城鎮登記失業率5.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為達到這些目標,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09萬億港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此外,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約4.08萬億港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約1.74萬億港元),重點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訊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和助力產業升級。

在穩外貿外資方面,李克強提出大幅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推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中西部地區增設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他又強調中國將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共同落實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指:「今年淡化了對經濟增速的要求,但強化了對六穩與六保的要求。事實上,六保已經成為今年政府經濟政策的最大着力點,這凸顯了中央在非常時期的底線思維。」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師高路易表示:「巨額赤字表明,中國政府為國內經濟復蘇提供了重大政策支持。」但他指中國政府不願推出刺激計劃,因將增加中國已高築的債務,並給金融體系帶來壓力。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