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單位分工 渲染「本土極端」威脅 警編反恐秘笈打壓抗爭

15單位分工 渲染「本土極端」威脅 
警編反恐秘笈打壓抗爭

【《蘋果》調查】
【本報訊】港府近日多次放風,宣稱或引用《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起訴抗爭者和沒收市民財產。《蘋果》取得警隊內部文件,揭示警隊反恐部署,包括成立由多達15個警隊單位組成的「反恐情報組」,加強情報交換和收集,各單位均有明確分工,其中保安部負責策略和海外反恐情報,商業罪案調查科則從網上調查恐怖活動。

警隊今年更新內部秘笈,意圖將抗爭者抹黑成恐怖分子,加強打壓。資料圖片

警隊今年更新他們稱為「秘笈」的內部指引,其中有關反恐工作的內容聲稱,警方自去年6月破獲逾10宗涉及爆炸品或槍械的案件,有「本土極端分子」罔顧市民大眾安全,在公眾地方放置炸彈要脅政府答應自己的要求,當局不會忽視任何形式恐怖活動的潛在威脅,「當中包括要防範本土恐怖主義」 。

反恐情報組由15個警隊單位組成,有明確分工。

涉商罪科等單位

文件披露,警方安排了15個內部單位組成反恐情報組,其中保安部負責策略和海外反恐情報,特警隊則負責武裝應變和干預能力,反恐特勤隊則為第二梯隊去支援反恐專家。

另外,爆炸品處理課則負責處理相關炸彈、進行高危反恐搜索和就化生輻核事件提供意見;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負責調查反恐案件;刑事情報科協助收集和交換反恐情報,並提供戰略性情報;商業罪案調查科則從網上調查恐怖活動;毒品調查科則負責財務調查。

文件列出港府以至警隊近來多次提及的《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中,各條文的標題。按照警隊的反恐戒備系統,現時威脅程度為「Moderate(中等)」,戒備等級為第3級「中」(6為最高級)。

據了解,警隊秘笈是按現行《警察通例》、《警察程序手冊》、《警務手冊》和本港法例等編製,內容包括警隊政策方向、警員行為紀律,以至執法程序等,並會因應相關條文修訂而更新,當中包括早前傳媒廣泛報道的武力使用指引。

不過在前線執勤的警務人員顯然是「秘笈當廢噏」,近期多次警方處理群眾聚集行動中,警員行為完全偏離指引。警隊秘笈指,警員認為若有人作出涉及或可能會作出涉及暴力或其他可能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才可考慮使用胡椒噴劑。即使使用了胡椒噴劑,情況許可下亦應為被噴者進行清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或不適。而每次使用胡椒噴劑後,不論屬故意或意外,使用的人員應向總區指揮及控制中心報告。然而,早前警方在衝突現場圍搗大批正採訪的記者,除喝令記者蹲下和禁止拍攝,更近距離向記者眼、耳噴射胡椒噴霧。

近日有警員近距離向記者噴椒,完全偏離秘笈指引。

警方以有人放炸彈要脅政府為由,聲稱香港出現「本土恐怖主義」。

前線無視武力指引

至於使用手銬屬武力,一般只用於被捕人士,並要在有合理需要的情況下,或對懷疑精神紊亂的人使用,內容明顯與早前《壹週刊》兩名記者採訪警務處助理處長陶輝住牌照屋,遭警方以遊蕩罪名押返警署,一人被鎖手銬的做法不符。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對警隊成立反恐情報組不感意外,估計是要連結原來消息不互通的單位,同時預計未來會在大量「反恐」工作,讓各個單位參與和分工。他批評當局多次提及所謂「本土恐怖主義」,意圖在國際社會上將香港抗爭者抹黑成恐怖分子,「但最重要係,香港𠵱家係咪到咗呢個程度先?」他指,國際社會對恐怖組織、恐怖活動早有定義和經驗,強調即使在示威和遊行活動中涉及少許暴力元素,也未必達到國際的恐怖活動或恐怖襲擊的標準,當局抹黑只會是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