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阿里巴巴(9988)昨日公佈業績,截至3月的季度收入為1,143.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22%;non-GAAP(非公認會計準則)盈利升11%至222.87億元,市場原先估計則為下跌。不過,阿里昨於美股開市跟隨港股下跌,報201.28美元,跌5.1%;港股ADR跌1.28%,報195.6元。
記者:梁延宇
值得一提,阿里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31.62億元,按年跌88%,公司指由於投資的上市公司股權證券本季度交易價格下跌而導致投資淨損失。集團核心商業收入為938.65億元,按年升18.9%;公司指,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達到8.46億,按年淨增長1.25億,單季淨增長2,200萬。雲計算收入為122.17億元,按年升58.1%;主要由於來自公共雲與混合雲業務的收入貢獻均實現增長。
GMV首破萬億美元
截至3月全個財政年度計,公司收入為5,097億元,按年升35%;non-GAAP淨利潤為1,324.79 億元,按年升42%。
阿里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特別提到,期內數字經濟體的商品交易額(GMV)為7.053萬億人民幣(約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平台銷售過1萬億美元的公司,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9.6億。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武衛表示,中國的大部份核心商業業務1月底以來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但3月份已經開始穩步復蘇,在中國零售業務堅實發展及雲計算收入強勁增長的推動下,整體業務仍保持強勁增長,年度活躍消費者在全球範圍內增至9.6億。
張勇於電話會議指,去年度有70%的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欠發達地區,現時集團在農村覆蓋率只佔人口45%,認為潛力巨大;他指現時平台成交額及客戶活躍情況已接近去年12月時水平,料2021財政年度總收入將會超越6,500億元。
問到疫情有否為市場及公司銷售帶來改變,張勇指,疫情期間家居隔離下,食品類如生鮮食品需求急升,而日用必需品和家庭用品等銷售按年增長25%,而化妝品需求明顯下跌。張勇明言,中國消費者購買力仍強,但指會關注未來的不確定性。而疫情令網上會議及教育需求急升,認為趨勢在疫情後仍會持續。
關注外國公司問責法
武衛回應美國國會參院本月20日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稱阿里正緊密關注該法案進展。她稱自2014年阿里於當地上市以來,一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備案,公司自1999年已使用美國的會計準則,一直保持透明度,並重申信任是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之一。